在杨震看來.为了保证战役发起的突然性.以及在短时间之内取得全面的突破.抗联部队进关的行动.还是要尽可能的进行保密.佯动是必须要有的.但是主力进关的行动还是要尽可能的保密到最后.
所有的部队集结地.物资储备地.都要严格的保密.这无疑对华北几大根据地.尤其是抗联南下部队主要集结地晋察冀军区來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千军万马行动.这动静小不了.日本人也不是瞎子和傻子.他们的嗅觉还是很灵敏的.
杨震的初步想法.还是在东北同时发起佯攻.牵制关东军主力无法南下.集中装甲骑兵机械化集群.以津浦路为目标.采取向心突击的战术.利用坦克和机械化集群的快速突击能力.尽快的在短时间之内打垮冀中平原的日军.
但大量装甲部队南下.很难做到严格的保密.尤其是此次在北宁铁路还在日军手中.以及部队途中要经过大量山地.可供选择的行军路线有限的情况之下.装甲部队大举南下.几乎全部需要机械化行军.无法依赖铁路输送.这给保密工作.带來了相当大的考验.
而装甲兵和重炮部队的行踪能不能掩藏住.对于能不能达成此次会战目标.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前提.所以军委会议开了好几天.虽说战略方针制定了下來.但是战术上的问題.却始终定不下來.
杨震提出來的要求.对于在座的几位老帅來说.都是有些强人所难了.坦克那玩意不是一个人.挖个洞就能藏起來.也可以专门挑选山地.避开有人居住的村庄.进行夜间行军以隐蔽踪迹.
一支坦克部队行军.掀起的烟尘就遮天蔽日老远就能发现.履带压迫地面引起的震动山崩一样.关键的问題是坦克和汽车、重炮的行军.无法脱离公路.就注定可供选择的行军路线有限.
这么庞大的一支装甲集群.长时间的隐蔽待机以及调动而不被敌军发现.在几乎所有的人看來.都是一个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更何况还有大批的汽车、重炮.都要隐蔽.同时还要为这些装备的通行.加固根据地内的桥梁、拓宽公路.这么大的行动完全隐蔽下來.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二年会战之中.杨继财指挥一个轻型装甲集群迂回太原.途径所有地区的几乎所有的桥梁和道路.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坏.晋北战役期间.整个晋北地区的桥梁.也在抗联机械化部队的运动之中损毁严重.
战役结束之后.晋绥军区为了维修这些桥梁.很是花费了一些时间.那还只是一支轻型的装甲集群.要是按照杨震的说法.几乎所有通过的地段.桥梁都要进行大量的加固.而且必要的道路.也需要拓宽.
这么大的行动.一点不被日军察觉真的是很困难.但几位老帅也都清楚.一旦被日军事先察觉.那么以日军一贯的反应速度來说.战役打响之后的进展恐怕要异常的吃力.日军不是豆腐.一旦被合围就会出现崩溃的可能.出奇制胜.才是速战速决的最佳手段.
但沒有了这些坦克和重炮参战.以日军的战斗力和装备.在冀中平原这样地带作战.不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付出的代价也会相当的惨重.也会严重的影响到部队后续作战能力.两方面的取舍.让各个战略区的一方诸侯都很是为难.
杨震提出抗联将抗联目前配备的两个装甲师.全部调集南下参加冀中平原争夺战.同时在调集一个装甲旅.外加两个骑兵旅参战.重炮部队序列之中.除了将此次新组建的六个德制一五零榴弹炮团.全部都南下之外.在调集一部分的火箭炮兵参战.
按照杨震提出的参战兵力.仅仅坦克的数量就达到了近千辆.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达到一百四十四门.再加上大量的卡车、半履带车、重炮牵引车.投入的重装备数量.堪称国内战争第一次.
对于杨震提出投入的兵力数量.刚开始很多人都不满意.先不说这么大规模的部队怎么隐蔽的问題.单单就是这么多的机械化装备所需的物资.就是华北各个根据地难以满足的.别说汽油等物资.就是粮食也是各个根据地倾家荡产也拿不出來的.
而且这么大规模的调动.无益于提前告诉人家自己要向冀中平原动手.这么大规模的坦克部队南下作战.除了平原地带.总不可能是向着西部山区吧.所以对于杨震要调集这么大一批装甲部队参战.所有参加会议的老帅都清一色的反对.
无论从哪一点考虑.这么大的一批装甲部队参战.都是不可取的.在几位老帅看來.调集四五百辆坦克参战.已经是可以承受的极限了.也足够满足此次会战需要.再多.是真的沒有办法供应和隐蔽了.
面对着除了挺进军的两位老帅之外.大部分人的反对态度.杨震只能耐心的说到:“我也知道.这么大一批的部队.别说隐蔽了.就是每天的车辆油料消耗.以及人吃马嚼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是几位老总.此战之中我们不仅面对的是单纯一个华北方面军.还有日军随时可以通过津浦铁路从华中、华东.甚至通过海路从华南调集的援军.这样一來.我军几乎是与整个侵华日军主力在作战.”
“日军的战斗力.大家都很清楚.如果我们单纯的依靠步兵.以及部分的炮兵与日军争夺.一场会战下來伤亡数字大家可想而知.一个兵员从新兵入营.到形成战斗力需要至少半年以上的训练时间.”
“到时候一旦一线作战部队损失过大.后继兵力补充不及时.或是战斗力不强.面对着蜂拥而至的日军增援部队.我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打下來的冀中平原.又怎么能够守住.既然已经决心下大力气争夺冀中.那么我们这个关口就必须要咬牙坚持下來.”
“我还是那个看法.装备打掉了.我们随时可以在补充.但是人要是拼光了.有再多的装备又能怎么样.各部队现在的骨干部队.都是经历了四一年反扫荡.四二年察哈尔、晋北血战保留下來的老骨头.这些人一旦要是拼光了.那才是对我军最致命的损失.”
“而且冀中地区为平原地形.本身就有利于集中坦克集群.进行大规模的穿插作战.我们也可以利用此次作战.锻炼一下我军在平原地区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的能力.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一支部队要想在战火之中真正的成长和锻炼起來.不下本钱是不行的.”
“最关键的是.集中大量的装甲集群采取向心突击的战术.可以利用坦克集群的快速突击能力.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达成我们的战略目标.这样.我们尽可能的节省战役的发起时间.同时可以节省下部分的部队.应对日军后续的反击作战.”
“但不管怎么说.此次南下作战.抗联调动了这么多的装甲部队参战.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装备打光了我们还可以想办法自己制造或是寻找外援.但是老底子、老骨头要是打光了.再想重建就难了.”
杨震的这番话音落下.包括主持会议的主席在内都沉默不语.杨震话中的道理.他们不是不明白.作为军事大家.这个道理几位老帅还是都懂得的.但一下子投入这么大规模的部队.这后续的压力却是让几位老帅很为难.毕竟战争打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事情.
会场上沉默良久.主席却是突然道:“既然杨震同志.连血本都拿了出來.那我们也就沒有什么好后怕的了.这样.我看就按照杨震同志的想法办.不仅仅要从东北抽调.驻陕甘宁的那个装甲旅也拉上去.”
说到这里.主席转过头对杨震道:“你们不能将所有的装甲兵都拉到华北來.东北现在是我们未來的希望.我们在南边一动作.关东军在南满势必要配合的.我看这样.除了陕甘宁边区的一个旅.你们那边再抽调出一个师.外加一个旅就足够了.”
对于主席的想法.杨震笑了笑道:“主席.您就放心吧.调过來两个装甲师.外加一个装甲旅.我们在东北留守的装甲兵还有五个旅.外加部分的独立坦克团.数量足够给关东军再打一场穿心仗的.”
“随着大庆油田的开采.以及炼油厂的投产.我们除了航空燃油之外.各种机械化装备所需的油料.基本上现在已经可以自给自足.条件的改变.已经允许我们一次性的投入大批量的机械化装备作战.至少油料方面.我们不用在担心被掐脖子了.”
“从世界战局的变化來看.如果沒有发生太大变化的话.在今年上半年美国人会出一些血本.美国方面已经答应.在今年的上半年在给我们五百辆m三轻型坦克.一百五十辆m三中型坦克.”
“虽然其中的m三中型坦克.我们已经与苏联方面交换了一批战斗机.暂时无法为我们所用.但是剩下的m三轻型坦克.对付日军的坦克和步兵已经是足够了.三七毫米火炮.对付日军的野战工事也足够.”
“利用这批坦克.我们可以将原來的缺口补足.英国人也答应在提供一批马尔蒂达二型步兵坦克.以及一批十字军坦克.我们自己的t三四坦克.也完全解决了生产上的困难.去年年底.已经开始陆续投产.尽管月产量只有几十辆.但是也算是解决了一部分.”
“再加上随着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苏军转交过來的大批德制坦克的到位.我们手中的装甲力量还是很充足的.唯一的弱点.就是德制坦克我们不能全部投入一线.还要保留一部分.作为零部件使用.”
“只是此次考虑到此次会战的规模和时间.原计划给关内各个部队训练和装备的坦克部队.也只能暂时延后了.为了保证在东北和华北两大战场同时保证足够的数量.我们只能先将原來的架子部队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