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终于完蛋了.
原本觥筹交错.说笑声不绝于耳的大堂.瞬间鸦雀无声.
无论是霍去病这样的武将.还是陈平这等绝顶智谋之士.这时都沉寂了下來.目光中不约而同的掠过一丝忌惮.
尽管袁绍击灭公孙瓒.乃是意料之中的事.众人也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天真正到來之时.他们的内心之中.还是无法克制的掠过了一丝寒意.
易京攻陷.公孙瓒自尽.袁绍用不了几日.就能扫清幽州余敌.吞并了整个幽州.
这就意味着.幽并冀青四州.将彻底的落入袁绍手中.袁氏就此一统河北.
若纯论所占有的州的数量.陶商拥有徐兖豫三州.还有半个扬州.小半个司州.满打满算.勉强也有四州之地.
只是.他这四州之地.却完全不能跟袁绍的四州之地相提并论.
首先徐州一地.先是被曹操两度血洗.接着又被陶商跟刘备吕布二人反复的争夺.遭受了巨大的破坏.至今经济和人口都连原先的十分之一都不及.
至于从曹操手里夺取的兖豫之地.早年就被黄巾寇大肆破坏.后又经曹操吕布和袁术三家反复争夺.再次破坏.
这些年虽经曹操的经营.稍稍有所恢复.但经过陶商跟曹操这场大战后.再次遭到破坏.人口和经济也不及原先十分之一.
至于洛阳所属的河南尹.这一小片的司州之地.当初董卓之乱时.就被祸害的十室九空.近年虽然稍稍被恢复.也仅仅是比“不毛之地”强点.
还有淮南所在的北扬州.原本也是富庶之地.却被袁术这个大纨绔祸害的民不聊生.同样是残破不堪.
所以.陶商所控制的这些地盘.面积虽大.但却是一片残酷.只能用一个“穷”字來形容.
河北就不同了.除了黄巾之乱外.主要就是袁绍和公孙瓒两大诸侯在争夺.并未被群雄反复拉锯.所遭受的破坏.自然就远逊于中原诸州.人口和经济也自然远强于中原.
不说其余三州.只单凭冀州一州.其人口只怕就比兖豫徐三个州加起來都多.
在这个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经济的强大.兵力的多寡.拼的就是人口的数量.谁地盘上的人多.谁就能招到更多的兵马.谁地盘上的丁口多.谁就能种出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兵马.
考虑到种种.陶商除了握有天子这张王牌.占据大义的软实力优势之外.硬实力全面弱于袁绍.
当然.陶商还握有英魂召唤.这个系统的外挂.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陶商有系统外挂.就算他现在把所有能召唤的英魂.统统都召出來.他却变不出百姓丁口.召不出粮食來.空有一帮子人才.沒兵沒粮.照样也得被袁绍给辗压了.
“袁绍一统河北.不日必会举兵南下.我们为今之计.应当尽可能的稳定中原人心.恢复经济.屯集粮草.方才有实力跟袁绍决战.”陈平酒也不喝了.一脸正色道.
陶商微微点头.深以为然.
当务之急.自然是把中原从战乱中恢复过來.让各级官吏招揽流民.劝农归田发展经济.只有达到政通人口的境界.才能凭着这点家底.跟强大的袁绍一战.
“只是.酒鬼我善于用谋.治政却不是我善长.大司马的麾下.似乎也很缺理政之才.”陈平惭愧道.
“而且.”顿了一顿.陈平又道:“不光是缺治政之才.想要在短时间内.把中原治理的政通人和.可以跟袁绍一战.需要的还不只是理政之才.还得是一员精通理政的旷世奇才不可.”
精通理政的旷世奇才……
陶商神色微微一震.给他这么一提醒.蓦然间想到了什么.心中暗忖:“既然如此.那我召一员政治能力超强的英魂.为我迅速的收拾了中原这副烂摊子不就完了么.”
眼珠子转了几转.陶商已有了主意.遂是集中意念.唤醒了沉睡中的系统精光.
“别睡了.又该工作了.把我现有的仁爱点.全都转化成残暴点.我要召唤一名理政奇才.把我能召唤的英魂名单.统统我调出來.”
“嘀……系统已转换完毕.扣除转换消耗点.宿主现有残暴点100.可召唤英魂名单已调出.”
陶商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一长串的名单.什么商鞅、李悝、吴起、霍光.古之治理的名臣.皆都列在了眼前.
陶商上下扫了几眼.脑子转的飞快.权衡着利弊.最终.他的目光定格在了一个显眼的名字上:
萧何.西汉开国丞相.统帅60.武力57.智谋80.政治100.初始忠诚度20.
“100的政治值啊.乖乖.真是了不得.我还是头一次能召单项值满一百的英魂.这个大名鼎鼎的萧何.还真是牛到不行啊……”
看着那“100”的数值.陶商就两眼放光.兴奋的差点就跳了起來.
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大汉开国丞相萧何.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陶商当然知道.他那100点的政治点.绝对符合.
想当年.楚汉争霸.刘邦跟项羽在前线对峙.屡战屡败.却依旧能死撑下去.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萧何坐镇关中.为他守住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源源不断的把关中的粮草.兵源输送往前线.最终才使刘邦能反败为胜.夺取天下.
三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曾数次惨败于项羽.只身脱逃.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來补充.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堪当首功.
刘邦自己也说过: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雾.给粮饷.我不比萧何.
其实以陶商现在的魅力值.他也可以召唤别的英魂.比如商鞅的政治能力.也是满百的.
不过.陶商考虑來考虑去.还是决定召唤萧何.
商鞅实施变法.使秦国强盛.为秦国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汉承秦制.萧何实施的许多政策.以及律法.实际上也源自于商鞅.
若论才华和影响力.商鞅甚至还要略胜于萧何.
可惜的是.商鞅变法.见效太慢.用了许多年才使秦国强大起來.陶商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他可等不起.
萧何就不同了.楚汉战争仅仅三年而已.刘邦暗渡陈仓.夺取了关中之后.萧何短时间之内.就以自己的不世才华.把关中治理的井井有条.成了刘邦夺取天下的坚强后盾.
由此可见.萧何治政.优点就是见效快.
陶商既然最缺的就是时间.当然首选就是萧何.
“來人啊.把集贤馆的文生.给我传一名前來.”陶商也不犹豫.当即下令道.
此前陶商征战天下.多以武将为主.所以更注重武将英魂的召唤.才有了讲武堂的存在.
随着地盘越來越大.陶商对文士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清楚.故一月之前.就新建了“集贤馆”.以为他召唤文士做幌子.
片刻后.一名三十多岁的文生.被召至了堂前.依旧跪在了陶商的跟前.
陶商遂将手按于他的头顶.郑重其事道:“本司马跟袁绍决战在即.麾下正缺一员理政奇才.我知你才华绝艳.深藏不露.今特为你赐名‘萧何’.望你如萧何一般.为我治理后方.助我成就霸业.”
此言一出.左右众人身形皆是一震.都知道.自家主公这又是挖出了一员奇才.要委以重任.
众人惊讶的是.陶商竟如此看重此人.竟为他赐名为萧何.
“肉身已经选定.开始召唤吧.”陶商又用意念下令.
“嘀……肉身符合.现在开始载入英魂.10……9……8……7……”
当最后一声倒数结束.陶商松开了手掌.后退几步.抬手示意他起來.
那名文士.缓缓的站了起來.
原來平平淡淡的气质.骤然间已经改变.那双眼中.流转着苍桑与深坑.仿佛看破了世事.对这个天下运转的规律.了然于胸一般.
“萧何拜见大司马.承蒙大司马信任.何愿为大司马赴滔蹈火.再所不惜.”萧何向着他一拱手.从容淡然道.
这个气势.果然是汉朝开国丞相.
陶商拂手一笑.“赴汤蹈火.那是樊哙他们这些武将的事.我要任命你为尚书令.替我打理诸州政事.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抚定士民之心.恢复经济.你能做到吗.”
陶商这任命一出口.不光是霍去病等武将.纵然是陈平这样的谋臣文士.脸色也是一变.无不面露惊色.
尚书令虽管职不大.却掌握着实权.自陶商这个大司马之下.朝廷政务.诸州的事宜.统统都可以由尚书令代管.
这也就是说.陶商一道命令.便把这个刚刚赐名的萧何.提拔成了文吏之首.
这份信任.这份用人的气魄.如何能不叫众人吃惊.
萧何却无丝毫受宠若惊之色.仿佛对陶商的这份器重.乃是顺理成章之事.只一拱手.淡淡道:“诚蒙大司马信任.何必竭尽全力.”
“很好.”陶商点点头.却又问道:“你说吧.你用多长时间.能把中原诸州经营到可养活我数万大军.跟袁绍一战.”
萧何想了一想.竖起了一根指头.“何保证.最多一年.就可以达到大司马的要求.”
“太慢了.”陶商一摇头.举起了手掌.“一年太长.袁绍不会给我这么长时间.我只能给你五个月.最多五个月.”
“五个月……”萧何眉头微微一皱.面露几分为难.
要知道.当年曹操夺取中原之后.可是花了整整三年左右的时间.才把中原的经济.恢复到陶曹战争前的水平.那还是有荀彧等众多的治政能手在辅佐.
陶商却只给萧何仅仅一年.就叫他完成曹操三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这是何等的困难.
左右英布等众臣.暗也眉头紧皱.流露出了难色.看着沉默的萧何.以为他不敢应下这差事.
谁料.萧何只沉默了片刻.便毅然道:“五个月就五个月.何接下这份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