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生化末世的幸福生活 > 第七百九十一章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第七百九十一章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网.5.无弹窗全文阅读)
    摊位旁,王伯民正在埋怨沙林:“你小子就是太精明,害得我也吃王队长挂落。再怎么说,人家拿来的也是肉,你手抬一抬,多弄些陈化粮给人家就是了,这陈化粮本来就不耐久藏,紧赶着要脱手的玩意儿。”
    沙林可不敢得罪王伯民,人家可是效能办的大领导,实权比沙青还重,只得连连陪笑,岔开话题道:“王伯民,刚才那老头子口气倒也大,说什么手里只有肉干,只想吃些正经粮食,合着他是拿肉干当饭吃啊,这也太奢侈一点了,就咱们崖山,也没物资充沛得天天吃肉的。”
    王伯民不以为意地道:“王队长不是说他有异能嘛,那肉干肯定是那老伯伯凭自己异能打野兽什么弄来的,不希奇。”
    两个人正在聊着天,突然冲过来一个小孩子,背着个双肩包,急匆匆地道:“两位大叔,这儿能用肉干换粮食是不是?”
    沙林点点头:“是啊。你家大人要换粮食?”他见那孩子也就7、8岁大,便以为是大人来打听消息的。
    那孩子摇了摇头:“我家没人了,都死光了,就我一个。”他费劲地解下双肩包:“这位大叔,这些肉干都用来换粮食。”
    沙林拎过双肩包,打开一看,呵,满满一袋子的肉干,他掐了一小块放嘴里嚼了嚼,点点头--和那个老头子交易的肉干是同一种货色。他收下肉干,拎过来一袋30斤的陈米,看看孩子矮小的身材,一皱眉:“小朋友,你一个人背得动吗?”
    那小家伙看着粮袋两眼发光,连连点头:“拿得动拿得动。”王伯民摇了摇头:“我帮你拿吧。”说着背起粮袋,冲小家伙点点头:“走,我送你家去。”孩子连声道着谢,带着王伯民向牌坊走去。
    沙林刚收好肉干。一抬头,却见自己摊拉前又来了好几个村民,或拎或背着袋子,脸上满是讨好的笑,沙林一愣,继而明白过来:“你们都是来拿肉干换粮食的?”村民们七嘴八舌应着,有人还道:“这位师傅。你要觉得这肉干太多了,咱们少换点粮食也行。”
    沙林以前就做过小生意,这杀价是他的不二法门,虽然刚刚被王路训诫过,可现在村民主动压价,他心里痒痒。左右一瞧,不要说王路,就连王伯民也不在,胆子大了些许,压低嗓子道:“不是兄弟我不厚道,实在是这种肉干量太多,也不知道在别处销路好不好。做这生意有风险,一换三,中不中?”
    村民们无不点头,沙林大乐,当场一一兑换起来,那些村民也好说话,干脆将所有肉干统一交给沙林过秤,然后拿走粮食自己回到村里再分。少了沙林一一过秤分粮的麻烦。
    这肉干换粮食生意颇好,不一会儿,沙林的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似乎井栏村所有的村民都拿着肉干来换粮食了,沙林原本还有些担心被王路发现后要挨训,可每个前来交易的村民都是欢天喜地,还一个劲向他道谢。倒好似村民们沾了崖山商队的便宜一般,所以沙林的忐忑感很快就扔到脑后去了。
    沙林的生意实在是火爆,到最后,他干脆叫过卢锴、谢健来帮自己搬粮袋。等最后一个村民背着一袋陈粮离开摊位,沙林看着身后堆得小山一样的肉干,乐得眼睛都眯成了缝。他有实足的信心,拿这些肉干去别的定居点换回5倍分量的米,还得是新米!这里外里,新米换陈米,陈米换肉,肉换新米,几乎是十倍的利润啊。他娘的,末世垄断行商,真是太暴利了!老子喜欢,这可比沙青坐办公室有意思多了。
    王伯民背着粮袋,和那孩子一起进了村,井栏村并没有经过现代化改装,村民的房子都颇旧,村内道路也是弯弯绕绕的石子路或青石板路,要不是有孩子在前面带路,王伯民三转两转就能迷路了。不过,在这样地形复杂的村子内和丧尸打斗倒是一桩好处,幸存者可以仗着地形熟悉和丧尸游斗,想来这也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村子,居然能有如许多的幸存者,甚至连老弱也得以幸免的原因吧。
    王伯民一路走,一路套着孩子话,想借机打听井栏村的实力--他虽然为人善良,但并不是不知变通,井栏村敌友未明,多方收集信息是必须的。--可不知道是这孩子木讷还是聪明,翻来覆去就是打丧尸杀丧尸几句话,问到村里有没有异能者时,孩子根本不理解什么是异能者的概念,只是傻乎乎地道:“不怕丧尸的人?咱们村里人都不怕丧尸,我也不怕,有啥好怕的,丧尸都躲着我们走咧。”王伯民摇头苦笑,这孩子要不是个傻的,要不就是个大话精,照他说的,除非全村人个个都是异能者。
    孩子将王伯民带到了一处木制楼房前,两人直进了厨房,王伯民好事做到底,将粮袋打开,准备倒进厨房角落里的一个米缸里,那米缸里明显很长时间没用了,里面蒙着一层灰尘和蛛网,王伯民拿过抹布,细细擦干净了,这才将米倒入,他还特意叮嘱孩子,这陈米不能久放,得赶紧吃了。
    王伯民边和孩子拉扯着,边从容打量着厨房,厨房里有个大大的柴灶,没有煤气瓶,也没有电子炉,倒是灶旁堆着一堆带着闲的样子向村口走去。
    片刻后。封海齐正在听取王伯民的汇报,封海齐抱着胳膊:“一屋子丧尸?你是说这井栏村的村民将一屋子丧尸关在村中心的宅子里?”
    王伯民点点头:“那老宅子极大,少说也能关3、4百只丧尸吧,而且几乎是不设防的--如果封部长你将一个马大哈的守卫也称为设防的话。”
    封海齐摸着下巴:“咱们崖山也利用丧尸,只不过,平时都是统一关在一个远离居住中心的旧厂房里,高墙厚院。还在专门的人员24小时三班倒的看守,这井栏村的人倒也是贼大胆,居然就关在村中心,他们就不怕出个意外丧尸突然跑出来,来个中心开花血洗了村子?他们要不是一群没脑子的乡民,要不就是真的个个有异能,丧尸对他们来说,根本是无害的。”
    王伯民突然道:“我倒想起一个细节。那一宅子的丧尸,在那村民看守时,并不发出声音,只是等他走后,我凑上前去探查,才又吼又叫的。这样看起来,那村民的确有些异能。孤身一人能镇得住数百只丧尸。”
    一个异能者居然被用来当看家护院的杂兵?封海齐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井栏村真的有整整一个村的异能者?!”
    王伯民紧绷着脸道:“咱们得赶紧将这消息通知王队长。”
    封海齐一拍大腿:“王路刚才进了村里,到现在也没出来。”
    王伯民和封海齐交换了一个眼色,封海齐无声地动了动嘴唇:“通知下去,一级警戒。记住,别露出形迹来,等王路的消息。”
    王路并不知道,在村口,商队的成员们一边笑脸做着生意,一边暗中警备,防弹衣和枪支都放到了顺手可取之处,他正背着手在井栏村闲逛着。
    井栏村面积不大,有条小溪穿村而过,村中还有个池塘,这里的老宅子保存得比较好,属于那些驴友和摄影爱者最爱光顾的“原生态小村子”。只不过,王路打小在江南长大,看多了这样的建筑,并没有多少新鲜感,一路逛来,只是走马观花,更多的,是在旁观这里村民的生存状态。与他原本估计的相反,这些敢于劫道的家伙,却多本份善良,看到王路这个陌生人乱蹿,也并不出言呵责,甚至有老人和孩子冲王路腼腆地点头而笑,是再纯朴不过的乡下人风貌。
    王路三转两转,来到了一处粉刷较新的老宅子前,宅门口居然挂着一块牌子,上书“古船博物馆”五个大字。
    王路禁不住咦了一声,博物馆?这个偏僻的小村子居然会有个博物馆?但他很快就释然了,末世前,正是这个国家上下大声疾呼所谓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时候,其实在各地头头脑脑心中,对什么叫文化软实力一窍不通,但是借此向上伸手要些优惠政策盖些房子倒是懂的。
    在甬港,最热闹的事情就是盖一批所谓的民间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些私人企业,拿私人收藏的文物甚至工艺品,以政府给予的优惠条件批块地,盖个院子,陈列一下展品。厚道一点的,里面的展品倒有些份量,不厚道的,其实展出的都是“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的现代工艺品。
    这处古船博物馆显然也不能免俗,十有**是当地某位有头脑的家伙搞的,认真说起来,也算是名利双收,博物馆长的名头可比总经理、董事长听起来儒雅多了,也方便于结交各方面人物,更妙的,以博物馆名义拿到的地皮,可是免税的。
    王路背着手,迈步向博物馆内走去,果不其然,所谓的古船博物馆,其实是些古代船只的模型和图片,只不过,这些船模做得还较精致,王路正兴致勃勃的搬弄着一条3米长的仿古船只的可以升降的蓬,旁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
    “这是100多年前清代时甬港沿海最常见的运输船。这船模原版是在比利时,1904年的时候,清朝让甬港的工匠制造了一批船模,参加了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的世博会,后来又参加了1905年比利时的列日世界博览会。再后来,因为清朝付不模回国的钱,这船模就一直留在了比利时。2012年的时候,有三艘船模从比利时回甬港市展出,我特意去参观并拍了照片,自己照原样做了这只船模。”说话的,正是憨厚的许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
    
新书推荐: 我直接人生重开 抓住那个叛徒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开局觉醒了神话级赋灵 我在诸天传播互联网 诸天福运 道长去哪了 从斗罗开始打卡 突然成仙了怎么办 暖婚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