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隐龙惊唐 > 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世民欲玉石俱焚(加更)

第五百九十四章 李世民欲玉石俱焚(加更)

    ps:感谢书友“王艺”、“智者无为”、“@刁先生”投的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可摄政就不一样了,李沐本身已是亲王,如果摄政,那就是名至实归的摄政王。
    无论军、政,那就是一把抓。
    做为皇帝,等于成了一个傀儡。
    皇权旁落,受制于人。
    做为天可汗的李世民如何能忍受这样的屈辱?
    可房玄龄带来李沐的话,苏定方八万大军已至潼关。
    这表示东西两路,三十万人形成了对长安的夹击。
    这与胡族南侵不同,李沐身为皇族,是前太子承嗣。
    李世民得位不正,事情虽然过去十六年,可一代人的影响却没有消失。
    也就是说,李沐就算被李世民定为叛逆,在民间,甚至在朝堂之上,许多人还是同情或者拥戴他的,因为李沐有着大义。
    而这大义,恰恰是李世民欠缺的——太上皇遗诏。
    如果李世民不承认太上皇遗诏,那就是背父逆子。
    这个时代以孝行天下,天子一旦背上这恶名,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轻则下罪己诏,重则可能帝位换人。
    可如果承认太上皇遗诏,那么等于将帝位拱手让人。
    这更是李世民不能接受的。
    当然,李世民可以两条都不选,走出第三条路——靠手中的实力说话。
    “两位爱卿是希望朕答应李沐的要求吗?”李世民眼神阴狠地看着面前的房玄龄、李道宗。
    房玄龄抬起头肃容道:“启奏陛下,若依了李沐的条件,等于助长了李沐的气焰和势力,如此一来,君不君,臣不臣,国将不国。故臣恳请陛下,断然拒绝李沐的要求。只是鉴于现状,臣以为真暴发战争,确实与我不利,还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转过头去,看着李道宗道:“江夏郡王又以为如何?”
    李道宗看着李世民狰狞的脸色,心中暗叹,这种情况下,若赞同和谈,就等于作死了。
    “臣以为司徒所言有理,臣附议。”
    李世民听了,微微点头,然后击案道,“朕决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城外叛军誓死一战。令鄂国公、突国公统领南衙禁军,布防东、西城门。再令扬州张士贵、李袭誉、常何三部人马,立即南攻苏州,行围魏救赵之计,迫使苏定方大军南返救援苏州。二位爱卿以为如何?”
    房玄龄、李道宗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一齐拜伏在地,称颂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稍作犹豫,继续道:“如今国事繁重,需要郡策郡力,共克时坚。朕以为仅靠太尉一人,恐怕难免会顾此失彼。故将兵部诸般事务托于司徒,玄龄可愿意于朕分忧?”
    房玄龄哽咽道:“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兵部,自唐始,其实已经不是真正谋划战事的部门。
    它的主要职能,还是对中下级军官的任免,和对粮草、军器、兵饷的调度、发放和赏赐。
    大致上说,基本就是大唐所有军队的行政、后勤总部。
    李世民将兵部托付给房玄龄,用意无非有二,一是遏制长孙无忌独揽大权,二是分担长孙无忌的工作强度。
    毕竟,将所有事都集中到长孙无忌身上,就算是神仙,也没有那么多精力。
    李世民转向李道宗,“承范,你我虽是君臣,也是兄弟,朕想由你权知北衙禁军提督事,暂领卫戍宫禁之职,你可愿意?”
    内忧外患之际,让宗室中人领禁苑防务,此乃题中之意。
    “臣遵旨。”
    做完这些决定,李世民轻吁一口气。
    正如长孙无忌所说,城内可战之兵高达六十万,守住长安应该不难。
    只要等各州勤王之师到达长安。
    李沐就只能退回江南。
    到时,朕养精蓄锐,再与你决一生死。
    想到这,李世民心中有些廖落,他甚至无法确定,到时自己真有与李沐一搏的实力吗?
    夜已深,房玄龄、李道宗出了承庆殿。
    在太监地引领下出宫。
    房玄龄低声对李道宗说,“承范,既然陛下已经有了决定,此战不可避免。老夫还望你念及社稷、宗庙,恪守本份,维护陛下安危。”
    这话听在李道宗耳朵里,别有一番滋味。
    房玄龄如此郑重其事地叮嘱,莫非他已经了然自己心中所思所想?
    李道宗冷冷地问道:“司徒话中有话,何意?”
    房玄龄叹道,“连长孙无忌都得不到李沐行踪,江夏郡王却能找到。老夫若连这点都想不明白,何以自诩善谋?”
    李道宗心中一惊,“本王见李沐,乃是陛下旨意。”
    房玄龄摆摆手道:“老夫想说得不是这个,虽然老夫也不赞成与李沐决战,可李沐的要求太出格了,毫无诚意,陛下毕竟是天子,天子有逆鳞,触碰必死。故老夫想提醒承范的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可再与李沐有丝毫牵连。否则,误人误己啊。”
    李道宗有种被剥去衣服的羞辱感,他有些恼怒道:“不劳司徒费心,本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房玄龄幽幽一叹,“如此就好,如此就好。”
    二人不再说话,虽然并肩在走,可二人之间就象隔了十万八千里一般。
    都道是咫尺天涯,说得就是这种情形。
    来到宫门处,太监向守门将出示了李世民赐示的令牌。
    守门将验证之后,打开了侧门,放房玄龄、李道宗出宫。
    二人依旧没有说话,只是向对方拱了拱手,准备分道扬镳。
    此时,却见一群人提着灯笼向宫门而来。
    这个时候,还有何人要进宫面圣?
    房玄龄、李道宗停下脚步,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
    此时守门将也看见了,大喝道:“来者何人,为何犯禁?”
    只听一个声音传来,“本太尉陪同太子有急奏,必须面圣。”
    守门将带着几个人,提着灯笼上迎上去。
    用灯笼一照,果然是李治和长孙无忌。
    于是,连忙施礼道:“末将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尉。”
    长孙无忌长袖一甩,“休要废话,快快引路。”
    房玄龄上前道:“太尉为何此时入宫?”
    长孙无忌闻听笑道:“原来是司徒啊……哟,江夏王也在?你们这是……?”
    
新书推荐: 我直接人生重开 抓住那个叛徒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开局觉醒了神话级赋灵 我在诸天传播互联网 诸天福运 道长去哪了 从斗罗开始打卡 突然成仙了怎么办 暖婚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