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张世泽的话,崇祯不由的点了点头,他之所以召张世泽进京,就是有这样的打算。
是时候清除西北边患的时候,虽然西北不可能一劳永逸,但以一场战争,维持边境十几年的平静还是可以的。
有了十几年的时间,他就可以大力发展海军,发展技术,在西方国家还未垄断全球海贸的时候,争夺海洋霸权。
这一切都需要钱,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结合大明全部的力量才能完成。
同时,崇祯还要进行的就是教育体制的革新以及政治体制的初步革新,相比较其他的,这两样才是大明富强的根本。
只是,这两样侵犯的很多贵族、高层的利益,最容易酿成乱局,崇祯需要完全忠于自己的军队和官吏,才能完成这两样革新。
想罢,崇祯将目光看向张世泽道:“你说的不错,看的出来,这几年你真的是成长了。
朕也有这样的想法,效仿汉武帝时期的战略,主动出击,寻敌决战。
将战场引到敌人的领土去,用战争来最大的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只有这样,敌人才会没有足够的力量再次进犯大明边境。”
张世泽道:“皇上所言极是,改防守为主动进攻,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才是击败游牧的蒙古人最有效的办法。
只是,臣唯一担心的就是,漠北广阔,想要找到敌军的主力并且击败他们,需要越过很多荒漠,大军后勤也很难跟的上。
要想成功,需要大量的战马才行。”
张世泽的话不仅没让崇祯后退,反而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近些年来,我大明虽依靠九边之巍峨,一次次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但也使得我大明的军民从此没有了进取的心思。
哪怕是现在,我军战胜了辽东女真,击败了辉特、喀尔喀部等草原部落,朝中的很多人对于进攻的战略依旧抱有很大的怀疑。
所以此战就是要主动出击,并且彻底击败漠北最强大的蒙古部落察哈尔部。
让我大明的臣民们都看看,我大明军队战无不胜。
因此,此战不仅要打,还要速战速决,不能拖之太久,充分利用我军的优势,用最锐利的刀刃,插进敌人的心脏,不留给他们一丝喘息的机会。”
“是皇上,臣明白了,皇上让臣怎么打,臣便怎么打。”
“好”
崇祯大叫一声,随后手指着北边说道:“刚刚收到西北传来的消息,察哈尔部侵吞过辉特部的领地之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
准备在土剌河东端、双泉海一带修筑了一座城池,目前城池已经开始修筑,听说城池的名字叫乌尔格。
不管它是干什么的,也不管它叫什么名字,朕都命你找到满都罗,击败他,在乌尔格城内立上我大明的碑文。
朕将大明所有的骑、战马全都调给你,同时边关各镇、各地大军所有的将军任你挑选。
火器、甲胄所有最精良的武器,你想要什么,朕都满足于你,军饷、粮草你也不用担心。
至于怎么打?朕也不管,全权都交给你。”
崇祯的话语让张世泽感动的同时,又非常兴奋,他当即跪了下来。
“臣张世泽领旨谢恩。”
“嗯,既然如此,你就先下去准备吧!你看中那位将领,写上一份名单,朕立即发往各镇,让他们即刻放人。”
“谢皇上,臣告退。”
张世泽退出了御花园,崇祯依旧看着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拿起一旁的鱼饵喂了起来。
崇祯要发动对漠北的决战的信息,直到第二天,崇祯召三位军机大臣商议的时候,三人这才知道,并且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皇上对于主将的人选也已经定了下来。
对于崇祯要对漠北发起决战,三人并未说什么,但是主将的人选,却遭到了三人的怀疑。
毕竟相对于张世泽,无疑辽东总督卢象升是个更好的人选,卢象升多次与鞑子进行过对战,非常熟悉对抗骑兵的方略。
因此,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调卢象升为将都是最好的选择,但崇祯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决定,坚持由张世泽为将。
在崇祯的支持下,张世泽选择的将领有黄得功、何腾蛟、黄胜、曹变蛟再加上太原镇其麾下的几名将领。
至于兵马,崇祯将宣大府的十万精锐骑兵全部调拨给了张世泽,又为他们配备了最为新式的火炮,还有大明改良版的步骑枪,也被称为马枪。
此枪实在之前的基础上,比之前更短了一些,携带起来也方便了许多,同时威力也提升了一些。
张世泽又从原太原府所领的三镇中,抽调了五万步兵,各地征集大军十万,集合共二十五万大军,准备对漠北发起决战。
崇祯十年六月除,天气刚刚转热,此时的大军也已经准备完毕,等待着出师之日。
三日晚,崇祯在乾清宫召见了这次参与决战的所有官员,其中也包括了军机处的三位大臣。
乾清宫内,灯火通明,大战即将来临的气氛笼罩整个大明朝堂,同时也让乾清宫内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三位军机大臣站在最前面,他们的身后则是总督张世泽以及陕甘总督孙传庭、宣大总督满桂,陕西巡抚杨嗣昌,还有黄得功等将领。
三位军机大臣就不说了,手中、脑中掌管着大明的各种事务,对于这次决战,他们肯定是稳定后方和朝堂的主要力量。
至于三位总督,则掌管着大明九边重镇,手中更是握着大明最为精锐的几十万大军。
其中,宣府总督满桂和陕甘总督孙传庭,则负责分别从两侧为张世泽大军调配粮草、后勤,同时稳定后方。
至于黄得功等人,因为经常在边关作战的缘故,对于面前的这些人,大多也都是听说过,但都不太熟悉。
崇祯坐在上面,威严的目光扫过众人。
“明日午时大军开拔,还有哪些你们感觉到不好的地方?现在皆可提出来。”
“臣等并无异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