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正是尹正清所需要的,他就是要示之以弱,要让这些人以为自己害怕他们。
他们才会露出更多的破绽,自己则趁机暗查。
然而,因为尹正清的到来,仁和王朱绍等人也变得警惕了起来。
他们商议事情也不再聚集在一起,朱绍也不再参加。
他将自己的要求和计划告诉朱俊仁等人,然后由朱俊仁来办。
这样一来尹正清的人查到朱俊仁的时候,线索便停了。
魏旗多次暗示尹正清抓人,但是却被尹正清给拒绝了,他来此并不是为了一个单单的朱俊仁,更不会匆匆抓一个朱俊仁便结束。
尹正清不仅没有抓人,还将自己的人调往了周王府,负责监视周王府的动静。
只是,周王朱恭枵一向深居简出,别说是查探到什么,就是这些监视的人想要看到周王的车辇都非常难。
十二月中旬,尹正清依旧没有抓到周王府的把柄,这开始让尹正清有些着急。
年关将至,这些人闹得越来越凶,他虽然表面平静,但是心中却是有些着急了。
最主要的还是朝堂,朝廷上关于这件事,都察院的御史们和礼部的官员产生了非常大的争执。
都察院也不是不支持查办此事,只是这件事一拖再拖,闹得越来越大,对于皇上的名声也越来越不利。
特别是一些谣言直指军机处和朝廷重臣,让很多暗中想要上位的人看到了机会,开始将这次的事情扩大,并且直指礼部和军机处。
他们利用这些谣言,将谣言传至朝廷,再让一部分御史去攻伐礼部的官员,从而矛头指向军机处。
因为是皇室的事情,引起了很多百姓的好奇,很多士子和学子也一度跟风。
这使得吴宗达以及礼部的一些官员压力倍增,开始不断的敦促尹正清尽快完成此事。
这也让尹正清的压力倍增,想要在新年到来之际将这件事查办完成。
然而,现在看来,只有区区十几天的时间,想要完成这件事还是有些难。
不过,就在十七日的深夜时分,锦衣卫所在的客栈,指挥同知张猴儿卧坐在火光之下,摇曳的火光将他的影子映射了出来。
突然,一道人影出现在了门前。
“大人”
“进来”
“是”
“吱”
门被推开,两名身穿黑衣的人走了进来。
“见过同知大人,属下等已经查清。
开封府这些人的幕后人是周王的嫡二子刚刚授爵不久的仁和王朱绍。”
张猴儿依旧闭上眼睛问道:“周王知不知道这件事?”
“回大人的话,据属下所知,周王以及其世子好像都不知道这件事。”
“行,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属下告退。”
黑衣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房间,房间再次陷入了平静。
不多时,里面才传来了声音。
“来人”
把守在门外的二人一听声音,便推门而入。
“大人”
“这里的两份信,你二人一人送往京城,交给皇上,一人送到尹正清所居的驿馆,偷偷交给尹正清。”张猴儿说着,将东西交给了二人。
“是,属下遵命。”
二人分别接过一份书信,然后也离开了酒楼。
深夜,与来时的轻松不一样的是,此时的尹正清常常是彻夜难眠,事情办到现在,进展之慢让他有些不知该如何下手。
没有周王府的把柄,他该如何向皇上交代。
并且这些天周王府的动作表明,周王有很大的可能并没有参与到这件事。
种种现象都让尹正清有些头疼。
就在尹正清发呆的时候,突然外面敲门声响起。
“咚咚咚...”
这让尹正清眉头一皱,他在歇息或者思考问题的时候最烦别人打搅。
这么晚了,难道出什么事情了?
尹正清的心中猛然想到,随后冲着门外的方向问道:“谁啊!进来。”
但是门并没有开,敲门声也停下了,尹正清感觉到有些不对,这时才朝门外看去。
“奇怪了,怎么没人?难道是我听错了?”
尹正清嘀咕了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朝门外走去。
“吱”
推开门,朝走廊上看了一眼,还是没人。
“真是奇怪了。”
正当尹正清准备关门的时候,突然脚下的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是什么东西?信封?”
尹正清这才发现自己脚下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出现了一个信封,他拿了起来,再次朝周围看了看,依旧什么人也没有。
关上门,将信封拆开来。
当看清楚上面的内容之后,尹正清的脸色变得极为精彩。
满脸的愁容一扫而光,换成的是满脸兴奋。
“好啊!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上面正是锦衣卫送来的消息,关于仁和王朱绍参与闹事的猜测。
好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那?尹正清狠狠的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虽然这封信上并没有证据,且只是猜测,但却给了尹正清恍然大悟的感觉。
既然这封信送给了自己,就说明不会只是猜测,有很大的可能是真的。
自己把目光都集中到了周王和他的世子的身上,唯独却忘了他的其他儿子。
不过到底是谁送来的呢?这让尹正清非常好奇,谁会有这样的本事?谁又和周王府有仇呐?
一个个疑问涌上尹正清的心头,让他实在想不清楚到底是谁。
第二天,尹正清开始派人前去仁和王府监视以及派人跟踪仁和王朱绍。
一天、三天...五天过去了。
终于,在第六天的时候,尹正清的人蹲到了仁和王朱绍。
一番追踪之下,抓到了仁和王朱绍参与这件事的把柄。
那就是朱绍间接的向其中的很多人提供了食宿,原来这些皇亲虽然都是开封府附近的,但是很多过得却是特别拮据,毕竟谁过得好也不会选择出来闹事了。
同时,朱绍还给了这些人银两,就是这银子,让尹正清给抓住了。
此时距离年关已经还有七八天的时间,让尹正清奇怪的是,朝廷方面突然也变得不急了。
原来,朝廷上的争吵此前一直比较激烈,但是渐渐的大家发现了,任由他们怎么争吵,坐在上位的崇祯就是不吭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