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张献忠的脸色阴沉了起来。
对于自己属下所说的事情,他虽然有些怀疑,但是心中更多的是认同。
主要是因为这次旱灾以来,明朝廷做的实在太好了,让他本来就非常怀疑,此时二人的话,正好中了张献忠心里的怀疑,让张献忠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将目光再次看向二人。“依你们所言,华池县内已经没有了多少粮食?仓库里面堆积的也不过是草料、麸糠这些东西了?”
“是八大王”
“好,来人。”
“八大王”
“立即去让孙可望来见我。”张献忠说着,直接从躺椅上站了起来。
“是”
张献忠开始在凉亭内不断的走来走去,嘴里也不断的默念着什么。
吴小六和狗子二人站在凉亭外,愣愣的看着这一幕。
直到良久,张献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才发现二人还站在这里。
“你二人先下去歇息去吧!一会有事我再让人叫你们。
另外,你二人这次如果所报属实的话,就立下了大功劳,本王重重有赏。”
“是,是,多谢八大王,多谢八大王。”二人脸上非常激动的离开了凉亭。
张献忠脑子里不断的想着,他的预感到机会要来了,这让他无比兴奋。
不多时,一身锦衣的孙可望便赶了过来,看到张献忠一人站在凉亭当中,急忙走了过去。
“义父,你找我?”
“嗯,你来了,坐。”
“谢义父”
“刚刚山下传来消息,华池县的城内的粮食已经没有了。”张献忠站在远处,看着远处的山林说道。
孙可望听完之后有些吃惊。“这,这怎么可能?我前天还听手下人说,华池县内粮仓内堆满了粮食。”
“他们说那里面装的都是马料和麸康,牲口吃的东西,之所以放在那里,就是为了按华池县百姓们的心。”
“义父,这...是儿子失职,没能察觉到官府的阴谋。”孙可望还以为张献忠要惩处自己,急忙站起来认错道。
没想到张献忠却摆了摆手说道:“我不是要怪罪你,而是想让你分析分析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孙可望听完之后,整个人沉默了下来,陷入了沉思当中。
“这个儿子也不敢确定,儿子以为,为了保险起见,应该先让派人去探查清楚再说。
如果事情是真的,我们就应该立即散布谣言,鼓动附近的百姓去抢粮,只要官府拿不出这么多粮食。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说到这里,孙可望停了下来,但是意思却很明显。
他的话打动了张献忠,张献忠虽然认为这件事很有可能是真的,但毕竟自己没有见,如何能确定。
不如自己去华池县走一趟看看,如果事情当真,自己就可以动手了。
想到这里,张献忠将目光看向孙可望。
“可望”
“在”
“你准备一下,等下陪我一起下一趟山,去华池县看看。
我要亲眼看看,以证明真假。”
张献忠的话让孙可望犹豫了,他显然没有想到张献忠会准备自己去华池县。
“义父,这....要不还是儿子去吧!华池县太危险了,一旦被别人发现.....”孙可望话没有说完,但是意思就是害怕张献忠被抓。
没想到张献忠却笑了,只见他一脸平静的说道:“抓我,抓我的人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再说了,区区一个华池县我都不敢去的话,以后还怎么成就大业。”
“义父”
“不要再说了,我已经决定了,下去准备吧!”
还准备再劝的孙可望,听到张献忠如此坚决地声音之后,顿时只能答应。
“是”
下午,烈日开始从天空慢慢落下,一身草帽、麻布衣的张献忠,坐在一辆马车之上。
马车上装了满满一车的干柴,张献忠坐在干柴之上,前面驾车的则是陈豹,陈虎和孙可望则坐在了他的身边。
几人都是一身布衣,马车上还安放着劈柴用的斧头。
来到华池县城门之后,立即便有城门守卫迎了上去。
检查了一番他们的马车之后,几人便被直接放行了。
对于这些守卫和衙役来说,虽然这时候进城贩卖干柴有些奇怪,但是几人也并没有怀疑什么。
城内还是有些大家的,这些周围附近的百姓,很多都是平时上山砍些干柴来拿到县城来卖,以补贴家用。
马车一路上通行无阻的来到一处房舍内,房舍不大,有一个院子,几间房屋,这里乃是张献忠在华池县内购置的房产。
对于这个房产,除了几心腹知道之外,其余的人是不知道的,至于城内的眼线,则有他们自己居住的地方。
张献忠来到华池县的消息,并没有人知道,就连早上刚刚上山的吴小六都不知道。
张献忠也不敢让他们知道,万一这些人中有人投靠了官兵,那自己来华池县可真是羊入虎口。
“义父,现在怎么办?是不是要将他们叫过来?”
“千万不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来了。”
“是,我知道了。”
“准备一下,我们等下先去城南的县衙以及粮仓看看。”
“是义父,我这就去准备。”
不多时,几人便站在了华池县的街道上,街道上现在的人比之前多了很多。
之前由于担心出问题,知县张志远不断的让衙役在街上巡视。
由于民畏官的心理,很多百姓都不敢轻易出门,出门了也是买过东西便急匆匆的回家了,不敢久留。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衙役们不再巡逻了,街上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一些乞丐竟然也开始出来乞讨。
几人走到城南之后,先是看了看县衙,发现县衙竟然如此安静,除了两个衙役之外,乞丐和百姓,甚至告状的都没有。
这还是张献忠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形,要知道灾荒发生的时候,也就是各地官府忙碌的时候。
他们不仅要赈灾,还要防止百姓作乱,根本如此安静不了。
怀着奇怪的情绪,几人来到了官仓之处,发现官仓此时竟然还在出售粮食。
至于价钱,上面写的非常清楚,一石粮食一两五钱,规则也很清楚每个人每次只能买十斤粮食,相当于十天的口粮。
最主要的是必须要本地人,必须是本人来采购才行,除非老人,否则不能代为购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