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小说网 > > 穿越之大明帝国 > 第482章 定辽

第482章 定辽

    一望无际的白色,多尔衮骑坐在战马之上,身边只剩下了不过三千人。
    这些人都是身穿白色甲胄,坐下战马。这些都是之前多尔衮麾下的正白旗将士,他们跟随在多尔衮的后面。
    多尔衮静静的看着这一切,不远处则是一个个大帐,只是里面都是一些生病的将士或者病死的尸体。
    他们茫然的看着不远处的多尔衮,想要哀求什么,但是用尽浑身的力气却也说不出来,只能满脸哀求的看着多尔衮等人,希望多尔衮能带他们走。
    只是显然,多尔衮比他们更清楚,他比任何人都想带这些人走。
    犹豫了良久,多尔衮叹息了一声。
    “驾...”
    狠狠抽了一下胯下的战马,多尔衮开始驱使着战马向前走去。
    身后的三千剑士一脸茫然的挥舞起手中的马鞭跟了上去。
    茫茫大雪中,三千战马仿佛一片棕色的带子,向远处飘去。
    帐篷内的人,只能无助的看着这一切。
    行走多时,多尔衮回头看了一眼,这一眼他便明白了,这辈子想要回到这里已经基本上不可能了。
    山海关内,吴三桂、刘光站在雄关之上,看着眼前飞舞的雪花,静静的站在那里。
    这时,山海关总兵李如桢走了过来,李如桢乃是名将李成梁的第三子,天启年间被下狱论死,崇祯即位之后,提出打大赦天下,随被充军。
    随后在满清入关之时,屡立战功,但是朝堂非议良多,朝臣对李家并不信任,反对之声颇多。
    无奈被崇祯调去镇守凉州,后来辽东战将损失严重,崇祯急需有过统兵能力的将领,在陕甘总督孙传庭的推荐下,崇祯力排众议,启用李如桢为山海关总兵。
    此时的李如桢已经五十多岁的年龄了,由于将近十多年的牢狱之灾,让他看起来有些苍老。
    只是因为出身将门,从小习武、学习兵法,身体看起来还是非常硬朗。
    只是为人话却很少,在李成梁九子中,其才华只能排为第四。
    其大哥李如松、五弟李如梅曾在万历年间剿灭过宁夏叛乱以及出兵朝鲜剿灭倭寇。
    李成梁九子中,一部分被贬为平民,个别战死,只是时过境迁,只剩下了李如桢一人。
    李如桢和自己的侄子李功,(四弟李如樟的儿子)镇守在山海关,侄子李功年轻,其父李如樟十几岁便上阵杀敌,南征北战无数次。
    虎父无犬子,李功虽世袭千户,但是却一直渴望建功立业,这次听闻三伯镇守山海关,便出走延绥,留在了山海关效力。
    对于自己侄子李功的决定,李如桢也是非常支持,亲自书信一封,才将其留在了这里。
    只是,让李功着急的是,如今的山海关已经没有了敌人,鞑子在辽东节节败退,辽东之战恐怕就要结束了,自己想要在这里建功立业,恐怕很难。
    “二位将军”李如桢看着不过二十多岁便已经官至总兵,而且还是皇上跟前的红人的二人,眼里不由的闪烁出羡慕之意,随即便消失不见了。
    他的身后跟着李功,只是看起来李功比二人的年龄更加大一些。
    “李将军”三人相互拱手。
    “参见二位将军”
    “李功将军”
    “以在下所看,辽东战事已毕,余敌已经不足为惧,只需少量兵马便可清除。
    而如今内蒙古以及陕甘、宣大一带,蒙古人依旧不断犯我边境。
    皇上雄心勃勃,对于北方的战争准备一直没有停止,我猜想皇上必有一举清除边关二十年之祸的打算。
    因此,朝廷未来几年对于西北以及宣大的动作一定会有很多。
    二位将军身经百战、战功赫赫,而且年少有为,此事之后,二位必定统领一方。”李如桢看着二人,眼视远方,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将军客气了!李将军出身名门,如今得陛下看重,以后必定能重振李家的威风。”吴三桂同样出身辽东将门世家,因此他对于李如桢以及李家还是有很多好感的。
    “是啊!李将军客气了。”一旁的刘光也附和道,他向来谦逊,虽然从心低对于李如桢有些不在意,但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
    再加上李如桢的话,也是他和吴三桂心里都非常清楚的。
    “在下有一事相求二位将军,还望二位将军能够答应。”这时站在旁边的李如桢,看了看旁边有些急切的李功,突然张口说道。
    没想到李如桢会突然这样说,二人顿时一愣,随后有些不解地看着李如桢。
    李如桢也感觉自己有些唐突了,当即说道:“是这样的。”说完,将手指向一旁的侄子李功。“在下侄子李功,二位将军也都认识。
    如今,辽东已定,山海关恐很难再有战事。因此,希望二位将军能够准许在下这不成器的侄子能够伴将军左右。
    同时,我也希望他能够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听里李如桢的这话,二人这才松了口气,像他们这些将军,最怕的就是麻烦,因此也害怕别人托付什么事情。
    如今不过是一个人罢了,反正李功的能力二人也见过,二人也都非常欣赏。
    二人对视一眼,吴三桂率先说道:“李将军客气了。不过小事一件罢了!以李功将军的能力,就算没有我二人帮忙,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也不过是小事一件罢了。”
    李如桢没有在说话,冲一旁的李功点了点头,李功顿时有些激动。
    “多谢二位将军,李功愿追随二位将军,为我大明征战沙场,为皇帝陛下尽忠。”
    ……
    时间飞逝,大雪为山海关内外裹上了一层银装素衣,路上空无一人。
    北京城内,一大早,不过寥寥几人,身体紧缩在衣服之内,快速地穿梭过各街巷,随后回到家中。
    此时已经到了十一月份,紫禁城内,不断的有太监宫女走过。
    早朝过后的崇祯,静坐在乾清宫内,身旁站着王承恩和曹化淳,剩下的则是一摞摞的奏报。
    “奴儿干只剩下数千鞑子逃跑倒不是什么大事,唯独这个多尔衮,竟然让他给逃了,实在是不应该啊!”崇祯看过手中的奏折之后,突然皱了皱眉头说道。
    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声音。
    “皇上,礼部右侍郎陈新甲、兵部侍郎杨嗣昌二位大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吧!”
    “是”
    一身官服的二人,得到崇祯的准许之后,拍了拍身上的雪水,随后向里面走去。
    “臣陈新甲、臣杨嗣昌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这时将手中的奏报放下,将目光看向二人点了点头。“起来吧!”
    “谢皇上”
    “正好,你们两个来了,朕也有事要问你们两个。”
    二人对视一眼,随即异口同声的说道:“皇上请问。”
    “那就是辽东的事情,这份奏报想必你们也都看过了,兵部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崇祯将目光扫向一旁的杨嗣昌。
    (未完待续)
新书推荐: 我直接人生重开 抓住那个叛徒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开局觉醒了神话级赋灵 我在诸天传播互联网 诸天福运 道长去哪了 从斗罗开始打卡 突然成仙了怎么办 暖婚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