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小说网 > > 穿越之大明帝国 > 第310章 昏迷的皇太极

第310章 昏迷的皇太极

    “大汗,你没事吧?”只见年轻的硕托,跑到皇太极的很前,一脸担心的问道。
    硕色等人此时也是一脸担心,至于多尔衮等人心里怎么想的,皇太极也不清楚。
    “我没事,你们不用担心,鳌拜和德格娄怎么样了?找到没?”只见虚弱的皇太极苍白的脸露出了勉强的笑容,一脸关心的问道。
    多尔衮一听,不由得沉默了一下,随后不无忧伤的说道:“鳌拜和德格娄全部战死了,他们的头颅已经被明军给割去了,只找到了尸体,并没有头颅。
    我已经安排了时间,准备将他们土葬。”
    本来还有些笑容的皇太极,脸上笑容瞬间凝固了,随后沉默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噗”
    突然,平静的皇太极再次吐了一口鲜血,随后再次昏迷了过去。
    “大汗”
    “大汗,快传御医。”
    一时间整个关雎宫的人,慌乱了起来,多尔衮等人只得继续在宫外等待。
    此时,硕色以及硕托二人的脸色并不好看,对于他们来说,皇太极是千万不能出事的,一旦出事,则大金必乱。
    随着鳌拜以及德格娄的死亡,再加上朝鲜之征的失败,八旗的上层贵族,几乎是一面倒的希望向明朝称臣。
    甚至已经有些人开始主张撤离沈阳,将沈阳等地还给明朝,以期能够换的平安。以及同明朝通商的条件。
    然而,硕色等人却明白,在明朝占据完全优势的条件下,你去和他们议和,几乎是不可能。
    毕竟大金这么多年来,对明朝犯下了这么多的恶行,明朝朝廷以及明朝百姓,怎么可能轻易的放过他们。
    此时的大金,外面人心惶惶,内部也是惶恐不安,需要皇太极这时候出来镇住这些宵小。
    在硕色和多尔衮的指挥下,目前整个沈阳城已经被戒严了,防止有些人趁虚而入,起兵闹事。
    此时大凌河附近,明军的西平堡,虽然同样的肃静,但是却显得非常安静,人人身穿孝服,人人肃目以待。
    西平堡东边的山坡之上,此时摆放着很多柴堆,上面放着很多尸体。
    由于现在的明朝采用的多是募兵制,兵员多数不是本地人,在大明讲究落叶归根,所以一般在战争胜利后。
    战死之人,会采用火葬的方式,随后将他的骨灰带回到故乡,埋葬在自己的家里的土地上,由家人供奉。
    他们的名字会被直接书写进忠烈堂,世代受皇家香火供奉,同时,一些功劳比较大的人,会被授予忠烈爵位,非世袭。
    山坡之上,周围一圈全部都是全身孝服甲胄的护国军,他们的脸色凝重。
    卢象升亲自支持了仪式之后,大火侵吞了整个山坡,随后一个个骨灰坛被送上来马车,送往各地。
    由于战死的多是天雄军,而天雄军多是出自江浙一带,所以这些骨灰坛,将会通过河运,送往江浙各地,交给当地的官府,随后再交给个人。
    随着他们而来的,还有朝廷的抚恤,而护国军将士则多是出自京城附近,所以当护国军的骨灰坛出现之后,全城百姓不由的自发似的缄默不语。
    当然,这是后话。
    火葬结束之后,卢象升亲自书写了一份战报,让人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于此同时,关于朝鲜方面的战报,也刚刚于崇祯四年六月一日,到达了京城。
    战报一共两份,一份是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奏报兵部的,另外一份则是辽东总督卢象升,亲自奏报给崇祯的。
    两人的奏报,不由得让整个明朝精神一震,同样让本来主张休战修养的百官,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但是,朝鲜之战的胜利并不是关键,关键的则是总督卢象升所报的光复广宁、义州二城的捷报,可谓是喜上加喜。
    整个京城,到处都处在欢声笑语之际,人人都在庆祝对于鞑子的胜利。
    百官纷纷上奏皇上,要求祭天祭祖,以谢祖宗保佑之恩。
    此事关系到自己身份的正宗,所以崇祯并没有拒绝,当即在京城举报了一次浩大的祭祖仪式,百姓纷纷的乐道了起来。
    六月三日,卢象升关于辽河之战的奏报再次来到,虽然卢象升自请罪责,但是面对这份战报,崇祯并没有责罚卢象升。
    没有责罚,也没有奖赏,而是好生安慰了一番,希望他能够吸取这次的教训,以后能够再接再厉,争取一举击败鞑子。
    六月五日,朝会之后,崇祯召集五位军机大臣,共同商议辽东以及朝鲜的军政要事。
    六月,正是好天气的时候,北京的天空非常的蓝,而且有些气候湿润,不热不冷,让人显得精神非常愉悦。
    五人在接到崇祯的召集之后,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急忙向乾清宫走去。
    乾清宫距离乾清宫,只有几分钟的距离,几人在王承恩的带领下,一步步向里面走去。
    “臣等参见皇上”
    乾清宫内,五人分两排朝崇祯的方向跪了下来施礼道。
    此时的崇祯,心里自然也是非常高兴的,毕竟辽东问题目前已经得到很大的缓解,以后一大段时间再也不用提心辽东鞑子的事情,甚至他还在决定,要不要一举将鞑子给剿灭。
    “起来吧!王承恩,赐座。”
    “谢皇上”
    众人相继坐了下来,随后将目光看向崇祯。
    崇祯则将手中的毛笔放了下来,揉了揉有些疲软的眼睛,略带笑意的说道:“这次让你们过来,主要是议论议论朝鲜之后的事情。
    还有就是辽东下一步的安排,看看你们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想法,你们都是朝廷的军机大臣,有什么建议,尽管开口,畅所欲言。”
    “是皇上,臣等遵旨。”
    “首先就是朝鲜之事,我准备潜人和朝鲜方面的商议,在朝鲜地区暂驻军队。
    一方面为了保护朝鲜方面,防止鞑子或者是倭寇的袭扰。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从朝鲜方面,布置一支奇兵,在大战的时候,从背后袭击鞑子。
    你们认为这件事应该选谁去朝鲜商议?应该派谁在朝鲜驻军?”崇祯说完之后,将目光扫向几人,面带笑意的问道。
    几人听过之后,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眼,随后议论了起来。
    崇祯也没有打搅几人,在朝鲜驻军是他临时做出的决定,他准备以帮助抗击鞑子的理由,帮助朝鲜训练出一支精锐部队。
    这支精锐部队不多,大概是在两万人左右,由明军在临时掌握,主要用在对鞑子的作战上。
    当然,这支两万人的精锐,自然有朝鲜方面负责出钱。
    几人商议完毕之后,不由的点了点头,将目光看向崇祯,这时周延儒站了起来说道:“启禀皇上,臣等以为此事可行。
    不过要想在朝鲜驻军,须有足够的理由,不然恐各属国以及朝鲜君臣的抗拒。
    另外驻军之人,臣等以为当在东江镇总兵毛文龙与御林军参将周清周将军两人择其一人而定。
    一方面是因为毛大人与周将军此次帮助朝鲜抗击鞑子,朝鲜君臣必定会对其感恩,有所好感,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二人所部正处于朝鲜,更好被朝鲜百姓所认可。”
    周延儒说完,崇祯不由得点了点头,随后将目光看向其他几人。
    几人的看到崇祯的目光之后,也是纷纷点了点头,这时温体仁也站了出来说道:“启禀皇上,周大人所言极是,我等也是非常赞同。”
    崇祯这时再次点了点头说道:“嗯,这件事就这样办吧!不过,此事需要派人出使一下朝鲜,来商讨具体事宜。
    朕记得,前几年同朝鲜联军共同对抗鞑子的时候,是由礼部尚书吴宗达出使的朝鲜,这次依然由吴宗达出使吧!”
    “是皇上,臣等遵旨。”
    看到众人都同意了,崇祯将目光看向一旁的王承恩吩咐道:“王承恩,你即刻命人将礼部尚书吴宗达吴爱卿召进宫,就说朕有要事要召见他,命他即刻入宫。”
    “是皇上,奴婢遵旨。”
    王承恩说着,当即轻轻的退了出去。乾清宫里便只剩下了崇祯以及五位军机大臣。
    崇祯再次看向五人平静的问道:“还有就是辽东方面的事宜,目前你们又主要负责这方面的事情,你们以为目前大明针对辽东,应该做什么样的转变?”
    这时,兵部尚书兼军机大臣王洽率先站了出来,当即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如今辽东鞑子经过辽河之战以及汉城府之战,可谓是伤筋动骨。
    我等此前已经议论了此事,皆认为,无论从兵力还是士气方面,大明都应该趁胜追击,就算不能一举消灭鞑子,也要将沈阳等地收复,不给鞑子以喘息的机会。
    臣等以为,应该立即传旨辽东总督卢象升,让其根据辽东方面的情况,对沈阳以及辽阳等地发起攻击,一举收复北方失地。”
    “臣也支持王大人的意见。”
    “臣也支持。”
    ……
    一时间五人皆表示了支持,这让崇祯没想到,两场战争,一夕之间,将朝廷上文武百官的态度都给改变了。
    五人此时的想法都差不多,明白朝廷进攻辽东已成定局,就算自己阻止恐怕也不能阻止成功,所以还不如表示支持。
    因为到时候北伐成功,他们都有一份功劳,如果失败的话,反正大家都顶住罢了。
    面对众人一致的意见,崇祯也表示同意,他本来也支持辽东方面再趁机做出动作,不给鞑子以喘息的机会。
    “这件事,具体怎么做,还要由辽东方面根据情况而定。
    不过,具体的事宜,由军机大臣王洽王爱卿同辽东总督卢象升二人进行协定,有什么需要的,随时报朕。
    另外户部今年上半年的盐铁的营收,已经收归了国库,国库有了一笔钱,登莱地区的水师都督张大可,不是一直在申请打造战船吗?朕以为可以批准了。
    传旨张大可,让他统计一下战船需要的规格以及数量,由内阁监制,户部出钱,这件事就由周延儒周爱卿来负责吧!”崇祯安排清楚之后,将目光看向王洽和周延儒二人。
    二人当即说道:“臣等领旨。”
    “嗯,你们先下去吧!温体仁留下。”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
    “是皇上,臣等告退。”
    一时间,众人纷纷向乾清宫外退去。只剩下了温体仁以及崇祯二人。
    崇祯低下头继续打开一个折子看了起来,温体仁看到皇上的动作,当即低下头来,沉默不语。
    “新田法实施的怎么样了?”低下头的崇祯,突然语气平淡的问道。
    正在沉默的温体仁一听,顿时站了下来,当即拱手对崇祯方向说道:“启禀皇上,目前大明各行省的新田法已经基本实施完毕,臣预估,今年八月份将会收到新田法一来第一次纳税,估计我大明税收能够提升大概五成左右。
    只是……”
    “只是什么?”崇祯突然听到温体仁有些犹豫,突然好奇的开口问道。
    “只是各地的王爷,手里拥有着大量的土地,但是却依然不愿意纳税,而且新田法中,并没有关于王爷纳税的标准。”温体仁小心翼翼的对坐在上面的崇祯说道,说完以后,当即站在一旁,低下了头。
    崇祯听到之后,正在翻阅奏折的手,不由的停了下来。
    “藩王,藩王,”崇祯嘴里喃喃自语的说道,声音非常轻,但是在清净的乾清宫内,却显得非常清楚。
    不知过了多久,崇祯突然抬起头看向温体仁,脸色变得严肃了起来,他悠悠的说道:“藩王的事,我会让人看着,先不要动。
    不过,藩王的事情,是该提醒一下他们了,这件事我会让人去办,有什么不好办的事情,你再来报给朕吧!”
    “是皇上,臣领旨谢恩。”
    “何如宠这个人你比较熟悉了?你觉得他现在怎么样?”突然,坐在上面的崇祯,脸上充满笑意的对温体仁问道。
    温体仁一听,整个人不由得一愣,有些奇怪的抬头扫了一眼崇祯,发现崇祯并没有什么异常,此时正端起水杯喝茶,仿佛不过是随心而问的一般。
    (未完待续)
新书推荐: 我直接人生重开 抓住那个叛徒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开局觉醒了神话级赋灵 我在诸天传播互联网 诸天福运 道长去哪了 从斗罗开始打卡 突然成仙了怎么办 暖婚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