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接过有李标三人撰写的新田法,虽然和自己心里想的有一点出入,但还是点了点头。
“下朝之后,你们三人内阁二位大臣以及户部尚书倪元璐、户部左侍郎马懋才,先不要走,到乾清宫与朕一同商议此事。”崇祯看着李标等人,当即将朝廷中几名重臣给点了出来。
“是皇上,臣等遵旨。”
众人答应之后,崇祯再次将目光看向百官,随后问道:“诸位爱卿,可有要事启奏?”
这时内阁大臣周延儒再次站了出来,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刚刚就任的河南巡抚孙士美以及山西巡抚耿如杞分别启奏,自六七月份,北方滴雨未下,两省的农作物大量死亡。
山西除一些耕种番薯的土地外,其余农作物恐颗粒无收,山西巡抚请求免除山西省今明两年的税收。
河南巡抚报,目前孙士美前往河南各府巡查,发现各府已经再次出现了一些流民,孙士美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够早做准备。”
周延儒说完,正要退回去,这时李标也再次站了出来。
“启奏皇上,此前山东巡抚王从义也奏报说,山东同样是遭遇了旱灾,恐颗粒无收,请求朝廷免税。”
兵部王洽同时也站了出来,看着崇祯说道:“启禀皇上,水师都督张大可报,目前莱阳水师已经训练两年之久,但是朝廷对于打造战船的银两,一直没有拨发下去,张大可再次请拨银两。”
崇祯没想到,一下出了这么多事,北方旱灾他早有预料,至于打造水师,更是他当初提议的,这两年因为朝廷没钱,所以这件事他是一拖再拖,如今看来还只有再拖了。
崇祯这时将目光看向兵部尚书王洽,想了想,开口说道:“目前国库空虚,水师战船的打造先缓一缓,现在最主要的是解决北方的旱灾,自己河南流民的事情。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好的意见?尽管畅所欲言。”
随着崇祯的话之后,百官陷入了沉思,一个个不由得低下头来,说到底还是没钱。
“启禀皇上,臣以为南方尚且富裕,而且并没有受到旱灾的过多影响,臣以为可以适当的提升南方各省的税收。”
这时,周延儒再次站了出来,他要取代温体仁的位置,不只是需要朝中势力的支持,还要让皇上另眼相看,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
“启禀皇上,臣也支持周阁老的意见,南方百姓皆为我大明百姓,理应为国举捐。”
“臣也支持”
……
一瞬间,随着周延儒的说话,朝廷中,三分之一的人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到。
崇祯没想到,这才一夜之间,以前的墙头草,便站在了周延儒的一边,不过他也不在意。
不过,对于周延儒的提议,崇祯确是不屑一顾,加重赋税,加到的是老百姓身上,先不说被各地官员盘剥,就是真到自己手上的又有多少。
反而是那这样没有大批良田的士绅豪强,是不用缴纳赋税的。崇祯这次重新撰写新田法,就是要将大量免税的土地给逼出来,让他们开始纳税。
不过,崇祯并没有做绝,而是留有很大的空间,每个人免税的土地有限,超过了你就要纳税,以后按土地亩数缴税。
崇祯思考了一下,并没有立即回复,而是将目光看向温体仁,当即问道:“温爱卿,对于此事你有何见解?”
正在低头不语的温体仁一听,当即站了出来,脸色严肃的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南方各省虽遭受旱灾不重,但是也不宜加重税赋。
昔日皇上曾命福建水师都督郑芝龙,从海外购进大批粮食,缓解了北方旱灾,臣以为如今也可仿造昔日的方法,命郑芝龙再次从海外购进粮食,乘水路运往山东等地,以备不时之需。”温体仁说完,当即退了回去。
温体仁的方法,也有很多人想过,但是朝中的文武也明白,经过郑芝龙去购买粮食,到时候还是郑芝龙拿大头,所以他们也不愿意被说成是郑芝龙的帮凶。
郑芝龙在福建以及福建沿海为非作歹,朝廷迟早有一天会清算郑芝龙,这也是很多大臣心中所明白的。
现在如果跟郑芝龙沾上关系,就算是为国也好,到时候被贴上助敌的标签,到时候可就难过了。
温体仁刚刚说完没多久,这时兵部尚书王洽便站了出来,毅然反对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此事不妥,国库无银,就算找到郑芝龙,让其从海外购进粮草,郑芝龙必定会借此狮子大张口,从中牟利。
到时候郑家必定会借此壮大势力,朝廷以后对付郑家,必定会更加困难。”
两人的话说完之后,便都退了出去,一瞬间朝堂上不由得议论纷纷,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件事应不应该做。
崇祯同时也在权衡利弊,想到最后他觉得还是要支持温体仁的意见。毕竟现阶段还是以稳定北方为主,北方一乱,到时候省的银子,恐怕要十倍拿出来。
至于郑家,等等再说吧!几年都忍下来了,再忍两年又如何,毕竟治大国如烹小鲜,有些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
崇祯想过之后,当即咳了一声,百官瞬间镇静了下来,将目光看向崇祯。
崇祯脸色严肃的说道:“这件事就按照温爱卿的意见去办吧!内阁拟旨,即日发往福建总督府,令福建总督熊文灿全力督办此事。
至于银两一时,传旨两广总督洪承畴,将两广地区今明两年的赋税以及盐税全部调拨福建,以做购买粮草之用。
至于河南,京城勋贵刚刚募捐了四万公顷良田,共计六十万亩,传旨河南巡抚孙士美,河南境内流民,愿意离乡耕种者,只要缴纳五年赋税,良田则归个人所有。
这件事由马爱卿亲自出马前往河南一趟,与孙士美共商议、督办此事,对于有些想转空子的,一定要严惩不饶。”
“是皇上,臣等遵旨。”
随着崇祯的说话,虽然有些人对于福建的事有些不满意,也只得忍耐了下去。
“退朝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则起身向乾清宫走了过去,温体仁等人待崇祯消失不见了之后,这才跟随王承恩一起,一同向乾清宫走了过去。
“臣等参见皇上”
“都起来吧!站了这么久了,该累了。来人,给诸位爱卿赐座。”崇祯笑着对众人说道。
“谢皇上”
众人说着,当即坐了下来,将目光看向崇祯。
崇祯这时将李标等人书写的新田法拿了出来,对众人说道:“这个由李标、刘鸿儒、吴宗达三位爱卿共同编撰的新田法,相必诸位爱卿还没有看过。
王承恩,拿给诸位爱卿看看。”
“是皇上”
王承恩说着,将新田法交给了温体仁,随后众人看了起来。
新田法的内容则是规定了每级官员免除赋税的土地标准,其中也包括一些进士什么的,全部囊括在内。
当众人看过之后,纷纷将目光看向崇祯。
“这份新田法倒是没什么问题,不过这个亩数也没什么问题,不过这个永久免除赋税倒是不行。
比如这个一品大员,拥有一万亩的免税田,如果他去世之后,这一万亩田就要立即划到儿子的名下,如果他的儿子没有官职,这个税收是要重新收入的。所以这个地方要改
而且,一户人家,只能一人拥有免税的土地,不能叠加。
还有,就是纳税土地一定要分成阶层,比如超过了纳税数的二倍,超过部分就要加重税收,如果是三倍,超过部分再次叠加赋税,就要这样做才行。你们觉得怎么样?”
崇祯说完之后,将目光看向在座的大臣,这件事既然搞了,虽然不能过激,但是目的一定要达到,如果再搞成永久的,那就是换汤不换药,有什么用那。
众人听过崇祯的话不由得沉默了起来,这样的做法,太绝了,按照崇祯的办法,恐怕很多人都会将手中的土地给卖出去。
这种办法确实也给人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没有所谓的一刀切,不过比一刀切更狠。众人不由得对崇祯敬佩了起来。
对于在座的一些人来说,这些东西虽然与他们关系不大,但是却大大的影响了身后人的利益,所以他们是不能够支持的。
同时,面前的皇上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也是不敢反对,只能这样沉默。
崇祯看他们不说话,自然明白他们心中所想的,也没有打算逼他们,毕竟将他们逼上自己的对立面,对自己实施新田法是非常不好的。
这时,温体仁的作用便显现出来了,他将目光看向温体仁,笑着开口问道:“温爱卿,这件事你怎么看?”
温体仁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他如今混到这步田地,如果再不跟着崇祯走,恐怕想安安稳稳的辞官都不可能。
自己不从皇上的死,从了皇上还有一线生机,至于名声啥的,反正自己的名声也烂透了,想通之后,温体仁当即站了起来。
“启禀皇上,臣以为此法可行,不仅能增加我大明税收,同时也能使人人都为大明尽力。”
温体仁说过之后,众人亦是没什么反应,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
崇祯这时将目光看向李标、刘鸿儒、吴宗达三人,毕竟这新田法是三人制定的,三人如果不同意,那么实施起来也会很难。
三人相互看了看,也当即站了出来,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等也以为可行。”
随着三人的同意,一众人就等于有了一半的同意。
“你们那?”
其他几人一看,也当即站了起来说道:“臣等支持皇上的决定。”
“好,诸位爱卿不愧为我大明的柱国之臣,我大明有诸位何愁不兴?”崇祯当即兴奋的说道
“谢皇上夸奖”
“既然如此,此新田法便有内阁下发各府、县,令各府、县按照新田法进行税收。
至于具体负责人,由内阁首辅温体仁、户部尚书倪元璐二人亲自主持,由锦衣卫负责监督此事。”崇祯严肃的对众人说道。
“是皇上,臣等遵旨。”
温体仁、倪元璐二人一听,顿时有些哭笑不得,这件事可是得罪人的事情,可没有人愿意去干,没想到皇上竟然直接敲定了他们二人。
“你们都退下去吧!温爱卿和倪爱卿留一下。”崇祯说完,冲众人摆了摆手。
“是皇上,臣等告退。”
众人则向紫禁城外走了出去,直到看到众人都走远了,崇祯才将目光看向二人。
二人此时正站在一旁,看着崇祯,脚下虽然有椅子,但二人却都不敢坐下来。
崇祯看到二人如此模样,自然也清楚二人的想法,他之所以将二人给留下来,也就是给他们加加油,让他们尽力办事。
想到这里,崇祯脸上瞬间露出了笑容,温和的对二人问道:“对于这件事,你们有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有的话,可以提出来。”
“启禀皇上,没有。”
崇祯刚刚说完,有些激动的倪元璐当即站了出来,对崇祯说道,只是他刚说完,不仅温体仁,就连崇祯都一脸奇怪的看着他。
倪元璐顿时感觉有些尴尬,明白自己说错话了,只是自己刚刚说出来,如果再提条件就是欺君之罪了,倪元璐不由得为难了起来。
这时,温体仁自然是展示了自己的人情世故,当即开口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要办成此事,必须要达到执法无情。
各地拥有大批土地的皆是一些士绅豪强以及儒生,这些人平时就无惧官府,一旦此事发出,各地必定会掀起狂风暴雨。
到时候如果要按律执法,恐怕会有很多人人头落地,到时候朝廷将会遭受很大的非议,而一旦朝廷放弃,则又会助长了这些人的威风。”
温体仁此话虽然只是说明了一些困难,但也是从侧面向崇祯说明,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发出去必定是血流成河,如果要是没有这个打算,不如直接放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