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精灵.好好活动活动筋骨.让我们开始大召唤吧.”陶商深吸一口气.兴奋的向系统精灵下令.
第一名召唤者.陶商要召范睢.
秦国宰相.著名政治家.谋略家.统帅70.武力42.智谋84.政治94.
范睢此人原为魏国人.因在魏国受刑潜逃.才逃至秦国.投奔秦王麾下.向秦昭王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国获得了外交战略的主动权.
长平一役.秦赵两军对垒三年.更是范睢使也离间计.诱使赵王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才使白起能在长平大破赵军.
范睢此人精通理政.又善谋略.足可胜任一州刺史.独挡一面.
陶商召唤范睢.任命其为徐州刺史.星夜前往徐州主持政务.协助乐毅对抗孙策.
陶商所召第二名英魂.叫作韩安国.
西汉名臣.汉武帝御史大夫.统帅73.武力61.智谋86.政治90.
韩安国此人.传闻自幼博览群书.辩才出众.原为梁孝王麾下得力谋士.吴楚七国之乱时.因守城有功从此扬名.
汉武帝之时.韩安国成为朝廷重臣.极得汉武帝赏识.为人有大韬略之才.为人世俗.却又有忠厚之心.自己虽然贪财.但举荐的人才.都是廉洁之士.被汉武帝称赞为治国之才.
唯一让汉武帝不满的是.在对匈奴的战略上.汉武帝主张进攻.而韩安国则一直主张继续和亲.
韩安国善守而不善攻.既有智谋又通政略.陶商正好用他前往处于守势的淮南.任命他为扬州刺史.令他主政.充当徐盛的后盾.
陶商要召的第三位英魂.名为范蠡.
吴国名臣.政治军.军事家.经济学家.统帅75.武力61.智谋87.政治91.
这范蠡本为商人.半中出家辅佐越王勾践.在勾践败于吴王夫差之后.辅佐勾践韬光养晦.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内亲群臣.下义百姓.使越国在20年间达到政通人和.国力强盛的地步.
当伐吴之机成熟时.范蠡又劝勾践及时起兵.一举灭亡了吴国.
今陶商新得青州.正需要一员能臣去镇抚百姓.收取人心.恢复经济.这范蠡实为上佳人选.
陶商遂命范蠡为青州刺史.即刻赶赴青州.代替臧霸处置一州政务.
陶商先是召了乐毅这员满百统帅.又连召几员治政奇才.屯集的几百点残暴点和仁爱点.几乎都耗之一空.就此清零.
不过这也值了.召唤这么多人杰.足以替他解除东南之危.
乐毅和各州刺史派出之后.陶商便高枕无忧.开始将所有的集力.都集中在如何攻破眼前的邺城上.
陶商沒有第一时间就对邺城发起猛攻.却用张良之计.先分兵去攻取邺城四周城的城池.断绝邺城外界的联系.
陶商遂命彭越先率一军.击破邺城西面涉县.切断与并州方面的联系.紧接着又派樊哙率一支兵马.攻破东北方向的列人城.切断与南皮方向袁熙的联系.邺城的粮草供应.就此有半数被切断.
两路粮道被断.袁绍就只能依靠从北面唯一的粮道.将广平、巨鹿、安平等冀北诸郡的粮草.运至邺城供给军需.
只是陶商抽调一万兵马后.只余下六万兵马.不足以对邺城完成全面的围困.只北面一路粮道暂时无法切断.
为了支撑邺城的粮草供应.袁绍只好加征粮赋.命冀北诸郡的郡兵.深入各乡各村.征百姓口粮.胆敢有反抗不从者.格杀勿论.
一时间.冀北诸郡是怨声载道.邺城尚未被攻破.百姓人心已开始倒向陶商.
只是仗打到这个份上.袁绍也顾不得许多.只要能守住邺城.任何事他都做的出來.又保惧悠悠之口的议论.
不觉围城两月过去.袁绍好歹是熬过了夏天.时间进入秋季.
陶商所统治的中原地区.又是喜获丰厚.数以万斛计的粮草.不断的被送往前线.黎阳一线的粮仓.早已是堆积如山.
反观袁绍方面.虽然今秋河北粮食收成不错.但冀北诸郡的百姓.因是苦于袁绍的苛政.不是向北逃往幽州.就是向南逃往陶商的统治区.诸郡的庄稼皆被荒废.反而是粮食大面积的欠收.
如此一來.能输送往邺城的粮草.反而是有减无增.
此消彼涨.围城数月之后.陶商决定开始对邺城发动正面进攻.尽快的攻下这座河北腹心之地.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北伐战争.
欲破邺城.首先就要击破城外方向.袁绍所设下的犄角之营.
次日.天明时分.
围城的梁军大营中.炊烟袅袅而升.肉香弥漫在空气之中.数百只羊被宰杀.分赏给诸营将士.以激励他们的士气.
六万梁军将士.吃肉喝酒.享用过这丰盛的美餐后.无不是精神十足.士气高昂.
饱餐一顿后.数万将士列于营中.一个个热血沸腾.蠢蠢欲动.等着出击的命令.
突然间.肃然的大营中.将士们沸腾起來.
在万众瞩目中.陶商身披玄甲.手提战刀.背披赤色披风.巍巍如天神一般.策马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那一双鹰目中.肃杀与自信的烈火.熊熊狂燃.令三军将士为之肃然起敬.
勒马于校台之上.陶商举目一扫.放眼望去.铁甲森森.刀枪如林.如乌云漫卷.军气浩荡.杀气冲天.
梁军将士们的杀机.已涌到了嗓子眼上.如笼中猛虎.迫切的想要用杀戮來平静.
“我梁军的勇士们.随我痛快一战.将敌营给我夷为平地.”陶商战刀向着敌城一指.厉声一喝.
呜呜呜..
号角声冲天而起.诸营中的旗帜如巨浪般起伏.数万的将士井然有序的出营.如无数道河流.汇向邺城西南方向.一队队的步骑兵马徐徐而出.最终汇成了一片铁甲森森的大海.
天地肃杀.风云渐起.
邺城之上.袁军士卒看着梁军不可一世的气势.无不是心中战战兢兢.握着兵器的手都在发抖.
此时此刻.袁绍也眉头暗皱.苍白的脸上.布满了浓浓的阴云.口中喃喃道:“尚儿.你去并州借兵已有数月.为何还不回來.还有你.熙儿.干儿.你们为何迟迟不率兵马來救邺城.你们都在想什么呢……”
西面犄角大营.
牵招勒马横枪立于营门一线.目色沉沉.眉头紧凝.眼神中透着几分不自信.
左右处.守营的袁军士们.也个个神经紧绷.神色不安.
连战连败之下.袁军上下已患了深深的恐梁军.每每面对梁军.都会不战而惧.
敌营前两百步.陶商立马横刀.如刃的目光直射敌营.沒有一丝的忌惮.见时辰已到.二话不说.扬刀大喝一声:“出击.给我辗平敌营.”
“辗平敌营..”身边.荆轲率领着百余亲卫.齐声大吼.如雷鸣般轰响.
“辗平敌营..”六万将士齐声咆哮.
这隆隆的杀声.如漫空的惊雷般.震天动地.连邺城都被震的微微摇晃.城上营中.袁军士卒无不为之悚然.
嗵嗵嗵.
战鼓声隆隆而起.震破敌卒耳膜.震碎他们的胆色.
项羽.霍去病.樊哙、彭越等诸员大将.各率本部兵马.汹汹杀出.
刀盾手、长枪手、弓弩手.各兵种结成的十余个方阵.向着西南敌营缓缓的推进而去.
须臾.近三万的攻营军团.推进至敌营百步范围内.
“放箭.给我放箭.”敌营内的牵招.急切的大叫道.
敌营中.千余支利箭.腾空而起.向着推进而至的梁军扑至.
几乎在几时.梁军的弓弩手们.也齐齐放箭.
相隔百余步.嗡嗡的破空轰鸣声.骤然响起.盖过了号角声.盖过了鼓声.将天地间一切的声音都吞噬.
飞蝗般的箭雨.在天空中交织成了一道道遮天的天网.狠狠的轰向两军.
惨叫声大作.
梁军人数众多.弓弩手就有近五千之众.且皆为养由基麾下的破军弩士.数量和杀伤力.皆是占尽了优势.自然是轻松盖过了敌军箭矢.
不过牵招也准备充分.士卒多配备了大盾.倒也勉强顶住了梁军箭矢狂攻.
利箭无射而下.不断有梁军士卒.在前进的路上被射倒在地.身经百战的梁军将士.却用他们那坚强的意志.强行压制住了内心的恐惧.勇敢的迎着箭雨.奋勇前行.
高顺统率的陷阵营.结成鱼鳞盾阵.顶在最前方开路.在箭雨中奋勇向前.
片刻后.梁军进攻梯队.穿过了百余步的距离.杀至了敌营近前.
随着战鼓声达到高亢的顶点.十数个军阵轰然而裂.三万将士发足狂奔.咆哮着如潮水般向敌营涌去.
中路方向.陷阵营引领着万余刀盾手.率先冲至敌营外围的壕沟处.将背负的土囊统统扔入壕中.顷刻间便将之填平.
成千上万的梁军将士.如潮水般漫过被填平的壕沟.顷刻间扑至了外围鹿角边.
勇敢的刀盾手们.高举大盾抵挡箭矢.挥舞着大刀.发疯似的狂砍鹿角.
他们的身后.五千破军弩士.一刻不停的向敌营放箭.压制敌军的反击.
牵招则在纵马往來奔驰.喝斥着那些弓弩手们.顶着梁军的射雨.不断的向着砍伐鹿角的梁军放箭.
营墙鹿角一线.漫空的利箭.如陨落的群星般.将整个天空都遮挡.
箭雨中.一名梁军将士倒下.另一个士卒毫不犹豫的补上去.继续向着敌营鹿角狂砍.
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破敌营.誓不罢休.
狂攻之下.敌营外围的三重鹿角.转眼已被砍毁两重.只要最后一重被砍破.数以万计的梁军就可以直接撞向营墙.
牵招眼见自己竭尽全力.依然挡不住梁军的猛攻.无奈之下.只得喝道:“快.给我点起烽火.向主公求援.”
营盘腹心处.三道狼烟冲天而起.邺城上看的清清楚楚.
袁绍脸色阴沉如铁.眉头已凝成一团.知道牵招是快要顶不住了.不得已之下向他求援.
“主公.犄角之营若失.邺城就将变成一座孤城.不可不救.”沮授急是提醒道.
袁绍犹豫片刻.拳头狠狠一击女墙.喝道:“文丑何在.我命你率全部四千铁骑出击.由东门杀出.袭扰敌军侧后.逼陶贼退兵.”
号令传下.文丑急是提枪下城.打开东门.率四千轻骑杀奔而去.迂回向梁军的侧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