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小说网 > > 超时空城管 > 第639章、女文青的悠闲生活

第639章、女文青的悠闲生活

    第639章、女文青的悠闲生活(一)
    中央之国,煌煌华夏。
    这是一个自从诞生以来,就称霸东方数千年的伟大帝国。
    在欧洲人进入黑暗中世纪的同时,这个以龙为图腾的东方帝国,曾是全世界最为闪亮的一座文明灯塔。
    它曾经拥有过全世界最为璀璨辉煌的文明;曾经涌现出数之不尽的英雄与先哲;曾经以金戈铁马的磅礴霸气,让万国使者俯首来朝;曾经用绚丽灿烂的文华典章,令四方蛮夷为之侧目。
    在那个时代,它曾经被誉为被贤者们统治的中原天-朝,坐拥着无数财富和至尊权威的黄金之国。
    但是,当西方人开始航海殖民和工业革命、凭借勇气和胆略征服新天地,信心十足地瓜分世界之际,这个曾经无比伟大的东方国度,却宛如一头逐渐走向衰老的雄狮,昏昏沉沉地陷入了漫无止境的酣睡之中。
    那威武雄壮的号角,那扣人心弦的马蹄,早已是消逝于尘埃之中的昨日黄花;
    那冠盖如云的排场,那翠华摇曳的仪仗,在西洋人的眼中也已不再威严震撼。
    那金碧辉煌的宫殿,那美轮美奂的珍宝,同样只能激起窥视者们的无穷贪欲;
    那高大雄伟的城墙,那宽阔汹涌的河流,已经不再能够阻止入侵者的战鼓和铁蹄。而那昏昏欲睡的鸦片鬼、蹒跚而行的小脚女人、盲目无知的腐儒贵胄,更是遭到了全世界所有“文明人”的一致鄙视和嘲讽。
    但尽管如此,统治这个国家的清王朝依然没有真正地觉醒,反而在最顽固的麻木之中,艰难地拖着布满累累伤痕的躯体,继续沿着走了几千年的残破老路蹒跚而行……尤其是等到八国联军进北京之后,这个国家的运势更是跌落到了谷底,几乎谁都可以向它吐一口痰、切下一块肉。
    于是,无数抱有救国救民理想的仁人志士,在辛亥革命中抛洒热血,推翻了满人建立的清王朝,建立起了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就此迎面而来!
    硝烟与游行,马刀与机枪,革命的激情与冲突的暴力,红色的肃清与白色的恐怖……
    这是一个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噩梦时代。
    这是一个泥沙俱下、叛服无常的黑暗年代。
    这也是一个思潮澎湃、学术升华的革新时代。
    总之,这是一个……最动荡和最激动人心的时代!
    在这个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黑暗前夜,曾有过智计百出的谋士运筹帷幄,曾有过卖国求荣的汉奸得意猖狂,曾有过横扫千军的勇将勒马扬鞭,曾有过慷慨激昂的文豪启发民智……更有许多不知名的热血青年,带着年轻人单纯的爱国热情,甘洒一腔热血舍身救国,最终却被残酷的命运送上断头台,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化作一朵朵灿烂的血花。
    ——英雄、汉奸,文人、武将,显贵、草莽,红颜、悍妇,在这烽火战乱之中逐一粉墨登场,用王道、霸道、权谋、血腥还有诡计,在这个血与火的大时代里,编织着一幕幕似曾相识的精彩大戏。
    然而,无论舞台上的戏剧是多么的精彩,承载着这一幕幕历史剧的中华大地,却已是不堪重负。
    即使是最浪漫的桃色绯闻,最新潮的摩登时尚,最潇洒的风流倜傥,也改变不了这个时代的黑暗底色。
    从晚清到民国,经过连续几十年的内忧外患、征战动荡,这头沉睡的东方雄狮躯体上,早已布满了累累的伤痕,而其中最为扭曲丑陋却又最为繁华绚丽的一处伤痕,就是大上海的“十里洋场”……
    ※※※※※※※※※※※※※※※※※※※※※※※※※※※※※※※※※※※※※※※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上海公共租界
    十里洋场,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不尽那锦天绣地,舞不够那纸醉金迷。
    上海——这座被西方人称作“东方巴黎”的繁华城市——正用它独有的东方底蕴,混合着舶来的西方气质,吸引着无数人为之心醉神迷,趋之若鹜。
    就连时局的动荡,政权的更迭,外敌的入侵,似乎也没有吓退那些对大上海心怀向往的人们。
    此时正值春末,树上嫩芽新退,翠绿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曳,带起阵阵沙沙响声,澄澈的天空中零零散散地飘荡着几朵懒洋洋的白云,阳光伴随着云影投射进树梢的枝叶里,斑驳肆意地洒落在树荫下的草地上。
    公园旁边的一座小洋房里,金奇娜抬起头,伸了个懒腰,摘下鼻梁上的近视眼镜,先是甩了甩因为长时间执笔而略显酸痛的右手,接着又活动了几下因为一直伏案低头而有些酸疼的脖颈。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的午后阳光略有些刺眼,使她刚仰起脑袋,便不禁略抬了下手,遮了遮恰好直射进眼里的光芒。
    “……小姐,要喝点水吗?”
    原本正在一旁收拾屋子的中年女佣张妈,看见女主人终于放下了手中的钢笔,连忙关心地问道。
    “……恩,好的。”揉了揉眼睛,金奇娜朝着张妈笑了笑,接过了她递给自己的杯子,“……张妈,你也别一直忙着擦家具了。还是赶紧休息一下吧,待会儿还要去接咱们家杏贞放学呢!”
    “……哎,小姐,我就是这劳碌命,闲不住。”张妈不以为然地捶了捶腰,“……倒是小姐您可一定得要好好保重身子啊,昨天晚上又赶稿子赶到三更天呢!今天又是连午觉都没睡……”
    “……没办法,杂志社那边催得急啊!”
    听着张妈唠唠叨叨的数落,金奇娜摇了摇头,无奈地一笑,“……全家人都指望着我这支笔吃饭,如今物价涨得那么厉害,咱们小家小户的,总不能坐吃山空吧!”
    “……哟,小姐,瞧您说的,咱们全家算上我这个老妈子在内,也才三口人,能花几个钱啊。”
    张妈不以为然撇了撇嘴,“……要我说啊,您还是到乡下置办点儿田地,安安生生过日子吧!听说前阵子政府又在搞文字狱,抓了好些个摇笔杆子混饭吃的作家……您可要当心点儿啊!”
    “……瞧你说的,我又不是左翼作家联盟的人,政府抓我干啥?”金奇娜笑着摆了摆手,“……好了!帮我弄些点心和热茶过来吧!写了那么久的稿子,人家都有点饿了……”
    ※※※※※※※※※※※※※※※※※※※※※※※※※※※※※※※※※※※※※※※
    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望着窗外那些灯红酒绿的华贵洋楼,西装革履的假洋鬼子,兜售香烟和梨膏糖的落魄小贩,走街串巷的黄包车夫、剃头挑子、擦鞋小童……深深呼吸着这充满历史气息的空气,金奇娜不由得感到一阵茫然。
    看着眼前这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十里洋场,有谁能想到日军铁蹄下的东北三省黑土地呢?
    即使在两年前的“一二八事变”,曾经给这座城市难得地带来了几个月的烽火硝烟,但随着时过境迁,局势再次稳定,作为民国乱世避风港的大上海,似乎又恢复了它往日那种纸醉金迷的畸形繁华。
    唉,不管怎么样,比起那些流落在日寇侵占的东北三省,至今生死不知的娘家亲戚,她能够在上海公共租界有一座寓所安身立命,有一个乖巧的小女儿朝夕相伴,也已经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虽然只要等到几年后的全面抗战一爆发,上海这边也就别想再粉饰太平了。
    金奇娜,或者说爱新觉罗.奇娜,喝下一口热茶,伸手抹了抹嘴边的糕饼屑,自嘲地笑了笑。
    时间如流水一般,悄然流过不着痕迹。不知不觉之间,她已经来到这个时代一年多了呢。
    ——很显然,她不是这个民国时代的人,而是来自这个国度百年之后二十一世纪的一缕芳魂。
    爱新觉罗.奇娜,这是她这一世附体之人的名字。
    从名字上看就可以知道,她这一世是昔日的皇族后裔,事实上也确实是出身于前清郡王之家,出生的时候也算是个格格,只可惜生不逢时——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第二年就爆发了辛亥革命,绵延三个世纪的满清王朝轰然崩塌,奇娜这个郡王家的多罗格格,顿时也是落毛凤凰不如鸡……虽然之后在北京掌权的袁世凯及其北洋一系,对满清遗老们还算宽待,至少生命安全还有保障,但铁杆庄稼却是再也没有了。
    再加上奇娜她爹在清廷里的地位并不高,人脉也有限,所以等到满清灭亡之后,他就觉得自己待在京城里一方面是没啥进项、坐吃山空,还物价极高,另一方面,民国初年的北京城也不怎么安稳,他们这些“前朝余孽”更是一直过得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城头变幻大王旗之后,就被挨个儿开刀宰了……
    于是,这郡王一家就搬回了辽宁省的抚顺老家,这块满族人的“龙兴之地”——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的第一个都城,赫图阿拉(又称兴京),就在抚顺境内——并且在当地经营起了一些田产和势力。
新书推荐: 我直接人生重开 抓住那个叛徒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开局觉醒了神话级赋灵 我在诸天传播互联网 诸天福运 道长去哪了 从斗罗开始打卡 突然成仙了怎么办 暖婚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