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

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

    最关键的是抗联在眼下轻武器的生产.已经主要集中在部队主要装备的自动步枪、班用机枪.以及通用机枪之上.而且为了减少轻武器的口径种类.除了为关内部队制造一部分冲锋枪之外.抗联自身冲锋枪需求已经降低很多.
    这种武器的制造与生产数量.其实已经在不断的减少.而且随着部队在不断的扩编.制式武器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抗联眼下的军工产能很大一部分.都要满足自身主要制式武器的需要.剩余的产能相当的有限.
    至于冲锋枪的产量.在关内部队交换來的德制冲锋枪.已经开始陆续大量进入部队的情况之下.已经是一压再压.满足苏联人的需要.不仅要对生产线重新进行调配.而且还要减少抗联自身轻武器的产量.
    同时在还要对苏联人转交过來的战利品.进行维修的情况之下.也实在沒有那么多的产能去满足苏联人过大的胃口.二十万支冲锋枪.对于美苏來说.也许可能就是一个季度.甚至只是一个月的产量.
    但是对于抗联來说.却是要三到六个月的产能才能满足.这还是要将其他所有的轻武器生产.全部停下來的情况之下才能满足.这还沒有将原本就相当紧张的军工原料.改变使用方向所造成的损失.
    在自身军工生产重点方向已经转移.原有的储备.已经大部分给关内部队换装的情况之下.苏联人提出的这个数字.让杨震的确相当的为难.不仅实在拿不出來这么大的数量.而且杨震也认为沒有义务去为苏联人做这些.
    当然如果紧一紧的话.倒也不是完全拿不出來.如果将抗联目前所有装备的冲锋枪全部收回來.再加上补充给关内部队的冲锋枪.也全部收回來的话.以及自身始终保持着两万支左右的库存.在制造一半的数量也就差不多了.
    但问題不是那么的简单.抽调回來的这些轻武器留下的缺口.是需要同类武器去填补的.而且下发部队的那些武器即便抽调回來.也是需要重新翻新和维修的.这也是一样要占据东北眼下.已经使用到极致的产能.这还沒有算上对军工原料的消耗.
    再加上杨震认为东北沒有义务.为苏联人去做这些.而且杨震也不想让东北局与抗联.成为苏联人想要什么.就拿什么的兵工厂.原來给关内部队换装的德制装备.都是抗联用粮食换回來的.眼下抗联沒有这个义务.去为苏联人生产轻武器.
    可发现训练一个冲锋枪手的难度.远远低于一个步枪手.同时在苏德战场眼下的情况之下.冲锋枪是一款性价比相当高的武器的苏联人.却坚持要求抗联提供自己要求的二十万支冲锋枪.并在战争期间每年都提供部分类似武器.
    抗联制造的使用弹匣的冲锋枪.虽说在单位弹药携行数量上.不如他们装备弹鼓的冲锋枪.但是结构甚至更加简单.性能也更加的可靠.最关键的是使用的弹药.与苏军冲锋枪使用的弹药通用.这对苏联人眼下损耗过大.补充不足的情况之下.对苏联人诱惑力是相当大.
    在杨震拒绝了这个要求之后.苏联人也毫不客气.表示如果杨震不答应.将停止向抗联转交他们所需的德制武器.并直接扣押了原计划转交的一批德制轻武器以及火炮.同时不断的向延安施压.要求延安逼着杨震同意.
    这件事情搞的相当大.不次于那次相互扣押援助物资和装备的事件.而且闹的之大.甚至惊动了美国人.最后在专程赶过來的副主席、代参谋长.以及美英两国驻苏军事代表团长的协调之下.
    在经过一番争吵之下.杨震最终有条件的答应了苏联人提出的这个数字.并且同意将抗联库存的苏制轻武器之中.主要是当年缴获外蒙军队武器装备之中.挑选可用的翻新后转交给苏联方面.
    作为补偿.苏联方面则同意削减一部分粮食的供应量.以缓解抗联承受的经济上压力.但是在煤炭的供应数量.苏联人却拒绝做任何的削减.不过苏联人也同意.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抗联棉花的供应量.
    而对于苏联人.这种时不时搞出來一些动作的做法.也相当头疼的美国方面.则答应安排加拿大的兵工厂.在四三年下半年之前.为抗联再生产三万支勃朗宁m一九三五手枪.以及提供一部分九毫米冲锋枪弹.
    同时提供一批美英在北非战场上的战利品.主要是机枪和冲锋枪.以及相对应的弹药.外加两万条卡宾枪.以及六百万发卡宾枪弹.抗联为苏联人生产的所有武器.所需的军工原料和设备都由美国人提供.
    而且这批武器和物资.不计算在抗联的援助份额上.都算在苏联人的头上.也就是说这次交易是苏联人提供原料.由东北为其生产和制造.他们所急需的轻武器.虽说东北方面占用了部分已经很紧张的产能.但是毕竟也换回來了一部分的机器设备.
    不过虽说美国那位驻苏军事代表团长.对杨震不要他用美制汤姆生冲锋枪.补充将自己冲锋枪提供给苏联人后留下缺口的建议.却要二手德制冲锋枪的建议.多少有些大惑不解.但美国人的慷慨.最终还是缓解了当时尴尬的情况.
    在这个协议之下抗联将原有的库存.全部转交给了苏联方面.中央也电令换装的各大军区.将抗联提供的自行制造的冲锋枪.又全部收缴了上來运回东北翻新.上交之后留下的空缺等待苏联人转交的德制冲锋枪重新补充.
    抗联自己除了前十个师装备的冲锋枪.以及留下作为应急储备的总共四千支之外.其余的已经在美国人答应的卡宾枪和手枪到位之后.在四三年上半年连同库存.全部移交给了苏联人.这次移交给山东军区的两千支自己制造的冲锋枪.可以说已经是抗联最后的库存了.
    除了留下部分自用之外.将所有库存的七点六二毫米手枪弹.全部转交给苏联方面.除了十个师还保留一部分自行制造的冲锋枪之外.抗联部队从十一师开始到新组建的部队.原來装备的炮兵等非一线作战人员.则普遍更换了德制冲锋枪.
    到了此次会战之前.除了山东军区还有一部分抗联制造的冲锋枪之外.整个关内部队装备的冲锋枪.已经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德制冲锋枪.而且整个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战略区.主力部队已经全部的德式化.原有日械与汉阳造一类的老枪也已经彻底淘汰.
    用军委的那位代参谋长的话來说.重庆方面从中原大战之后.到七七事变之前苦心经营.搞了近十年的所谓德械师.结果除了钢盔和水壶之外.武器装备最多只能在口径上.称之为德械.
    眼下装备最差的十八集团军.几乎所有的主力部队.反倒是借光成了真正的德械师.除了钢盔是美制英式.以及身上的军装之外.轻武器除了部分国造马克沁重机枪之外.基本上都已经清一色的德械化.就连重武器也配备了一部分德国造.
    不过相对于抗联自己制造的射速更快.但是精度略差一些.更注重以火力密度取胜的冲锋枪來说.对于这些射击精度相当高.甚至可以称之为高精度冲锋枪.虽说射速略低但更受关内部队欢迎.
    毕竟抗联自己制造的射速近七百发的冲锋枪.在关内部队很多指挥员看來.与那些德造机枪一样.实在有些太过于浪费子弹.对于长期只能依靠缴获、收集.才能获得补给.已经养成节俭习惯的关内部队指挥员來说.
    这一开枪子弹像雨水一样泼出去的武器.让相当一部分的指挥员很是心疼.两支冲锋枪交叉火力.的确可以覆盖一条街道.可这两支冲锋枪几十分钟之内.可以打光一个连的弹药储备.
    抗联的冲锋枪那都好.结构也简单.就是有一点.这高射速也意味着太浪费子弹了.关内部队不是沒有装备过冲锋枪.无论是当年各个派系大大小小兵工厂.仿造的德式mp十八冲锋枪.还是晋造的汤姆逊冲锋枪都使用过.
    不过即便是性能最好的原装进口德制mp十八冲锋枪.最大射速也只有四百发.使用量最大的地方各个派系.自行仿制的参差不齐的产品射速则更低.像抗联制造的这种射速高达近七百发的冲锋枪.实在是沒有用过.
    德制冲锋枪的射速.虽说只有五百发.但射击精度极高.可以在有效射程之内.既可以满足相对精确的射击.也能保证必要的火力密度.更适合讲究一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关内部队使用.
    所以这个交换杨震虽说不满意.但是在美援卡宾枪到位.以及苏联转交过來的二手货到位之后.也算是一个皆大欢喜结局.苏联人虽说受制于缴获的数量.未能做到一对一的交换.但是数量也足够满足关内部队需要了.
    不过苏联人转交过來的.纯属顶账的德制七十五毫米步兵炮.却是因为口径特殊.性能也并未比日制四一式山炮强哪去的同时.作为步兵炮的重量又有些大.所以抗联并未装备使用.
    但这种射速奇快.又比日制九二步兵炮和八二迫击炮威力大很多、射程也远.既可以平射又可以曲射的步兵炮.关内部队却很喜欢.在四一式山炮数量不足.九二式步兵炮作为旅属火炮威力又有些不足的情况之下.
    这种步兵炮对付日军岗楼一类的工事.还是相当出色的.在曲射的时候.弹道性能也很出色.同样可以快速分解的性能.以及分解后部件的重量.也让关内部队相当的满意.射程虽说近一些.但也很符合关内部队的作战特点.
    最关键的是.关内部队不少的炮兵教官.都是出身于原重庆方面部队.这款火炮曾经是重庆的中央军重要装备.熟悉的装备让部队上手的速度很快.所以这种德制步兵炮.被來东北开会的副总指挥.全部都给要了过去.
    
新书推荐: 我直接人生重开 抓住那个叛徒 前桌女生竟是我的头号黑粉 开局觉醒了神话级赋灵 我在诸天传播互联网 诸天福运 道长去哪了 从斗罗开始打卡 突然成仙了怎么办 暖婚1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