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是.此战之中抗联的装甲力量投入.形成了添油的战术.原本以为日军出动的坦克虽多.但是其坦克防护性能差.坦克炮威力远不如抗联的t三四坦克.以一个坦克团对付日军两个坦克联队.在兵力上已经是足够了.
所以刚一开始.只出动了一个独立坦克团参战.等到发现不对劲火速增援的时候.却多少有些已经晚了.尽管第一批参战的部队奋勇作战.训练上也相当的扎实.但在数量上的劣势.却是明显好虎架不住群狼.
在加上苏式坦克固有的观瞄系统落后.远射精度略差的缺点.参战的第一个坦克团在混战之中.虽说也击毁了几十辆日军坦克.但自身也损失三分之二.甚至说是全军覆灭也并不为过.
如果不是王明贵发现的早.迅速的调动另外一个坦克团参战.恐怕第一个参战的坦克团.不是几乎相当于.而是真的全军覆灭了.可即便增援的速度很快.但因为后续兵力投入的过晚.并未能彻底的扭转战斗的结果.
不过虽说抗联参战的两个坦克团损失惨重.但这一战之中参战的两个日军坦克联队也沒有讨到什么好处.原本以为利用自己新式坦克炮不错的威力.争取一鼓作气先击溃抗联的坦克部队.然后在解决步兵的日军.
在这场战斗之中.学习起他们的盟友德国人.一上來就采取了狼群战术.两个坦克联队全部投入战场.排出了密集的队形.向抗联的部队发起冲锋.试图用装甲集群冲击战术.一战奠定胜负.
单从双方投入的坦克数量上來说.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二者投入的坦克.在性能上的差别.也远沒有之前的九七式坦克那么大.甚至t三四坦克面对这种日军新式坦克的时候.在观瞄系统上有一些吃亏.
好在t三四坦克在综合性能上.虽说与日军这款最新式的坦克.性能差距已经缩小很多.但是毕竟还是占据一定优势的.而且抗联的坦克部队.毕竟还是久经考验.并受到了并不比日军少到哪里去的严格训练.所以投入的两个坦克团虽说损失惨重.但也并未让日军好过到哪里去.
此战之中.抗联的坦克部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依靠t三四坦克比较平衡的性能.七十六毫米坦克炮的威力.以及经过苦心训练的战术.一场混战下來.虽说自身也损失惨重.但也将日军投入的两个坦克联队参战的所有坦克.也全部留在了通州北战场上.
吝啬的日军只为新式坦克配备了少量的被帽穿甲弹.沒有配备性能最好的硬芯穿甲弹.绝大部分的坦克.配备的还是普通的穿甲爆破弹.搞的这款本身性能很优秀的坦克炮.威力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当少量的被帽穿甲弹用光之后.只剩下的普通穿甲弹的日军坦克.就只能尽可能的靠近抗联的坦克群.才能发挥本來性能很出色的这款坦克炮的威力.为了在每辆坦克三发被帽穿甲弹打光之后.使用装备量最大的穿甲爆破弹击溃抗联的坦克.
日军指挥官只能拼命的指挥自己的部下向前冲.试图与抗联的这些t三四坦克.打一场近身搏斗战.可在五百米以内的距离.抗联的t三四坦克即便观瞄系统再差劲.其七十六毫米坦克炮.对这种日军坦克也显得游刃有余了.
七十六毫米坦克炮一炮下去.日军新式坦克的五十毫米装甲也是扛不住.之前是沒有准备.为了节省宝贵的穿甲弹采取了错误的战术.将日军坦克尽可能的放近打.所以才吃了很大的亏.
当第二梯队赶來增援的时候.已经掌握了日军坦克炮得到改进的抗联坦克部队.反应还是迅速的.利用自己坦克炮威力还是相对大一些.保持与日军坦克集群五百米的距离.利用射程和威力的优势.给日军坦克点名.最终还是扭转了局面.
一场坦克混战下來.整个通州北郊到处都是被击毁双方坦克.日军固然有來无回.但是抗联的坦克部队.在坦克战之中自身也承受了第一次如此大的战损.这对于抗联來说.几乎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
接到王明贵的汇报.虽说杨震很不满意.但也并沒有过于责备他.尽管部队的损失很大.但杨震认为坦克部队也该受到一次教训.自组建以來几乎横扫了日军那些垃圾坦克的部队.实在是太过于骄横了.
之前的连战连捷.自身付出的代价不能说沒有.但是相当轻微的代价.养成了部队眼高过顶的心性.这种情况早晚要吃大亏的.这个亏早晚都是要吃的.现在吃总比未來遇到更加强劲的对手再吃.付出的代价总归还是要小一些.
日本人有自己系统的军工开发能力.原來坦克性能不强.是因为他们沒有那个战略需要.一旦有需要.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压制出新式坦克來.忽视了日军在装备上的更新能力和效率.出现今天的这个结果就不意外了.
现在吃点亏可以长点教训.总比将來吃大亏要好的多.两个团坦克的代价.如果能让他们的脑袋清醒一些.别总以为自己是老子天下第一.倒未必不是什么好事.疼的厉害了.才能长记性.
看着看完电报之后显得有些沉默的杨震.老总有些奇怪的拿过电报.看了一眼之后一把将电报拍在桌子上:“乱弹琴.这前线指挥员是干什么吃的.这仗打到一半.才反应过來不对味.这战役才开一个头.两个坦克团就这么报销了.”
对于老总压制不住的怒火.杨震很清楚老总这场火一半.是为前线指挥员犯下如此低级错误而发的.剩下的一半.恐怕就是心疼加肉疼了.战役刚一开始.一下子损失了一百多辆坦克.换了谁都得心疼.
就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外加拿着人命和装备不当回事的苏联人.也足够肉疼的了.抗联不.全军现在一共才多少辆坦克.抗联的坦克才刚能自己制造.产量还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损失这么大.尤其还是在犯下如此低级错误的情况之下.就算一向厚重的老总.也很难控制住自己的火气.这还是看在是自己的部下.如果换了关内兄弟部队的指挥员.恐怕老总都要骂娘了.
对于脸色极其少见难看.明显在压制心中火气的老总.杨震站起身來给老总倒了一杯水之后.才坐到老总的面前道:“老总.是不是心疼了.说实话.我也很生气.也更加的心疼.我们自己的坦克工业才刚刚起步.量产每个月还不及美苏英的一个零头.”
“而且制造坦克的特种钢材.以及生产发动机所使用的工业铝.我们自己还不能量产.都还需要依靠进口.一下子遭受这么大的损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弥补.还有那么多完成训练的坦克乘员组.在补充的难度上还要超过坦克.”
“更为重要的是.两个坦克团就这么损失掉了.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影响我们的后续作战计划的.面对着这么大的损失.我要是说不心疼和生气.那是睁着眼在说假话.作为他们的指挥员.我比任何人都心疼.更加不能容忍他们犯下的如此低级错误.导致这么惨重的损失.”
杨震的话.老总却是很不以为意.指了指杨震道:“我可沒有看出你小子那里肉疼.反倒是很能沉住气.我知道你们现在财大气粗.但是杨震同志.战场上避免不了损失这我明白.但有限的装备不是这么浪费的.别忘了这些装备你是费劲了千辛万苦才搞來的.”
见到老总对自己现在表现出來的态度.明显很不以为意.杨震笑了笑道:“老总.心疼归心疼.但是我认为这场战斗的这个结果來的不是早了.而是晚了一些.只有吃的疼了.才会好好的长长记性.接受一些教训.”
“与其他的兵种相比.日军的装甲兵因为对手太弱一直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本身就是弱项.而对手的不同.也让他们忽视了装甲兵发展的潮流.在珍珠港事变之前.他们主要的坦克作战经验.就是诺门罕战役与苏军坦克集**手.”
“但那场战役除了告诉他们苏联人不好惹.斯大林的屁股不好摸之外.苏军在战场上投入的在现在已经是二流的坦克.也给他们造成了一定错误的导向.当然苏军在诺门罕战役投入的坦克.在那个时候还是符合国际上坦克发展的.”
“之前日本人与我们作战主力的九七式坦克.在那个时候整体性能还是很出色的.甚至超过了苏军的t二六和bt坦克.可老总武器装备什么时候更新最快.很简单就是在战争期间.看看现在苏德战场上的坦克性能.与当初诺门罕战役期间.已经是今非昔比.”
“所以我说诺门罕战役给日本人带來的.不单单是斯大林的屁股不好摸的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对坦克发展的潮流.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沒有能力制造出好的坦克.是因为之前根本就沒有这个需要.”
“而过于强调符合自己国力的日本人.自己在战略上也有一定的错误.多少年來.日本人一直都将中国作为吞并的对象.而我们这个虽然庞大.但是虚弱的连一个现代化工业都沒有国家.根本就无力为自己的军队提供一切国防所需的装备.才让日军那些铁皮装甲车.也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威风八面.”
“什么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自己.我们的装甲部队在美英苏的支持.或是交换之下发展迅猛.也在一定程度上.逼着日本人不断的想办法改进自己的坦克.可以说现在日本人投入的新式坦克.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在我们逼迫之下采取的一种选择.”
“日本陆军之前一直装备那些二流的坦克.并非是他们沒有这个能力.而是他们根据自己战略需要.以及国力和战略重点方向沒有向这方面倾斜.可我们的很多指挥员.却是忘记了这一点.甚至将日本人的那些坦克.看做了自己的盘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