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南满的钢铁、有色金属工业.以及丰富的铁矿、煤矿.镁矿.日本人根本就无力维持最基本的战争需要.如果说东南亚的石油是日本人的血液.那么南满其他工业则是他们的维持战争的根.
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彻底收复南满.那么这个压力对于抗联的來说就是太大了.中国人有难的时候.美英在袖手旁观.甚至是在助纣为虐.这个时候中国人.也不至于从美国人手中抢夺包袱.沒事找事的自己扛上.
所以他的计划.至少在四三年是沒有打算收复南满.当然如果形势可以的话.他也不会介意将日本人彻底的赶出东北.但至少在四三年之中.这并不是他的主要计划.他的想法.还是尽可能的消耗日本人的实力.
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在双方的战线虽说在空中打的激烈.但是在地面上却在大部分时间之内.都处于相当平静的态势.不过小部队的接触.还是持续不断的.前沿的炮战.从一开始就沒有停止过.
杨震一方面在想办法扩充兵员和部队的编制.一方面在全力的练兵.整个四二年下半年.抗联仅仅组织的多兵种联合军事演习.就达到了五次.纵队和师一级的合成军事训练.更是次数频繁.
进一步的演练新的战术.加强部队步坦、步炮、地空协同作战能力.尤其是对坚固设防地域的步坦联合进攻.师团一级步兵进攻与防御战术.纵队一级的合成演练.多批次的进攻与防御.
各个新编成的纵队司令部的磨合.各级指挥员的战场指挥能力进修.虽说大战役沒有.但是这段时间对抗联各级军事干部來说.并未过的比战时要轻松哪去.学习、进修、演习.一个任务接着一个.甚至比战时还要忙碌.
相对正在全力发展自己工业.并整顿部队调整编制的抗联來说.关东军的调整.则更加有针对性.在不仅面临着抗联的装甲威胁.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上.也同样面临美军威胁的日军來说.则出现了物极必反的情况.
日军大本营停止了大和级后续战列舰的制造计划.加大了对坦克的研发和生产.同时拼命的加强仿制的德式五十毫米反坦克炮生产和制造.将现存的九五式轻型坦克炮塔去掉.加装五十毫米反坦克炮.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
同时在考虑八八式高射炮对空中威胁已经落伍.但是面对坦克表现出來的优秀性能.不仅加大了对这款高射炮的生产.配发给关东军和南方军作为反坦克炮使用.并将部分已经落伍的九七式坦克.按照改造九五式坦克的办法.加装缩短后坐力的八八式高炮后.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
经过苦心调整.关东军的反坦克火炮部队扩编了几番.除了一式反坦克火炮数量增加了一倍之外.大批的仿造的德国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也陆续进入关东军编制.与此同时.关东军八八式高炮的数量也翻了一番.
而且配备了一百多辆.加装了八八式高炮的自行反坦克炮.以及七十辆九五式轻型坦克改装的自行反坦克炮.这次日本人变通了需要.知道新研制坦克并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
面对抗联日益增大的坦克威胁.在研发新式坦克不及时的情况之下.日军便照搬了德军的经验.将已经落伍的九五式、九七式坦克.加装性能不错的反坦克炮.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而沒有一根筋的.拼命研制新式坦克.
为了应对抗联的坦克攻势.关东军还配发了大量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九八式磁性反坦克雷、九九式反坦克地雷配发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以前.九七式二十毫米反坦克炮配备标准.也从大队改为每个中队两门.
不过物极必反的日军.做的不仅仅是这些.同时还下大力气为所有的山野炮都研发了穿甲弹.作为可用于反坦克武器之中.威力最大的九零式野炮.关东军也增加了装备的数量.并按照一门炮一百二十发的标准.配备了穿甲弹.
在与抗联对峙的前沿.关东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拿出当年修要塞的劲头.修建了大量的反坦克障碍.两军对峙之处.不管地形怎么样.都要至少保证三道反坦克壕.而且反坦克障碍.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整个对峙地带.
日军下的力气.不单单是在反坦克火力上做文章.也同时在坦克的研发上下了很大的力气.用仿制的德国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以一式坦克为基础.专门研制了一款二式坦克.这批二式坦克.优先装备了关东军的六个坦克联队.
并对九七改式坦克、一式坦克进行了改装.配发了威力更大一些钢芯穿甲弹.而在本土也在不断的加强新式坦克的研制.并着手与德国人谈判.想要引进德国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技术.
不过都处在舔舐伤口的阶段.无论是抗联还是关东军.都沒有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意思.尤其是杨震无论在美英怎么催促之下.并沒有按照他们的指针走.即便在四二年底.日军趁着东北战场相对平静阶段.突然出兵进攻印度.
并拿下了英帕尔一线.在英属印度打上了一个不小的楔子.杨震依旧拒绝了美英两国.要他立即发起全线进攻.以牵制印度战场上日军后续增援能力的要求.对于他來说如果部队的整训和扩编.沒有达到他的要求.他是绝对不会为了迁就美国人的要求.
期间抗联主要的对日作战.除了激烈的空中争夺战之外.就是自九月份英制轰炸机陆续抵达之后.开始全面加量的对日本本土大规模的轰炸.东京、名古屋、大阪、小仓、广岛.所有有日本陆军兵工厂的城市.都在抗联的大规模轰炸之下.
尤其是为日本陆军制造战斗机的主要公司.中岛飞机公司所在地的名古屋.更是抗联轰炸的重中之重.在轰炸力量得到大幅度的扩充之后.为了削弱日本陆军航空兵补充和扩编速度.抗联重新开始的轰炸.第一轮就选择了日本陆航主要生产基地名古屋.
手中飞机数量充足.在自己钢厂投产之后.普通炸弹用钢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再加上同步投产的油田和炼油厂.虽说还生产不出高档的高辛烷值的航空燃油.但是制造凝固汽油弹的汽油.还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手中底气相当充足的杨震.为了将日本航空工业彻底的摧毁.以减轻航空兵的压力.对为日本陆军航空兵生产飞机工厂的所在城市.以及日本首都东京展开了大规模的轰炸.以削弱日本航空兵飞机制造和补充能力.
在英制斯特林轰炸机抵达之后.抗联利用这种轰炸机与b十七、二十四轰炸机配合.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夜间超低空轰炸.这些轰炸机与伊尔四轰炸机相比优势极其明显.不仅航程足够覆盖整个日本本土.而且在大航程的载弹量远远超过伊尔四轰炸机.
尤其是b二十四轰炸机在三千七百公里的航程上.可携带四千五百公斤的炸弹.其一架b二十四轰炸机.在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可以携带的炸弹数量超过了五十架伊尔四轰炸机.b十七轰炸机在三千公里的航程之内.也可以携带两吨的炸弹.
而斯特林轰炸机.在两千五百公里的航程之内.也可以携带两吨左右的炸弹.这些轰炸机之中任何一种.一次性出动一百架就可携带的炸弹吨位.都相当于上千架的伊尔四轰炸机和db三轰炸机.载弹量大幅度增加.轰炸的力度自然而然也就不断的上升.
尽管在整个四二年.性能最好的b二四和b十七轰炸机的数量最多也沒有超过二百架.但数量虽然有限.可与斯特林轰炸机配合.如果全部出动一次性就可以将日本的一般城市.夷为平地.
再加上抗联对日轰炸之中.针对日本的工业布局的特点.以及整个日本城市的特点.专门制定了相对应的战术.在轰炸的时候采取三分之一的轰炸机携带高爆炸弹.其余的轰炸机携带凝固汽油弹.
先投掷高爆炸弹.将所有的钢筋混凝土房子的墙体或是屋顶炸开.然后投掷凝固汽油弹的战术.威力远远超过了美英对德轰炸.同时为了增加凝固汽油弹的燃烧力.以及附着力.凝固汽油弹里面还增加了一些助燃的镁粉.
而且在英制斯特林轰炸机的大批量陆续抵达.也让抗联在出动的时候可调动的机群数量.以及这些飞机的载弹量.远远的超过了之前只能使用那点伊尔四轰炸机的时候.到四二年十月份开始.抗联对日轰炸行动每次可以出动重轰炸机一百余架.每次投弹量达到了二百多吨.
再加上航程在两千四百公里的情况之下.载弹量为一吨的惠特利轰炸机.以及苏联空军当做破烂塞给抗联.在对日轰炸的时候载弹量在一吨半.在更换了美制b二十五轰炸机的发动机之后.已经解决可靠性的叶二轰炸机.杨震对日轰炸的底气.可谓是相当充足.
在抗联的英制轰炸机第一次参与对日空袭的时候.为了彻底的摧毁日本陆军主要飞机生产基地.在真正拉开对日大型轰炸序幕的十月三日空袭之中.抗联一次性就出动了一百架斯特林式轰炸机.六十二架b十七、b二十四轰炸机.全部六十架惠特利式轰炸机以及四十八架叶二轰炸机.
这些足足携带了上千吨高爆炸弹和凝固汽油弹的庞大机群.在作为引导机的六架伊尔四轰炸机、四架惠灵顿轰炸机的引导之下.在部分特种飞机的配合之下.对名古屋展开了大规模的夜间空袭.
此次轰炸无论是出动的飞机数量.还是投掷炸弹的吨位.都是抗联史上第一次.抗联出动规模空前的轰炸机群.携带的上千吨高爆炸弹以及凝固汽油弹.以十二架轰炸机为代价.在轰炸之中不仅将名古屋的工业区.一次性就彻底的夷为平地.燃起的熊熊大火.也在同一时间将整个名古屋市区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