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杨震的本事的确高强.这一点他深信不疑.如果沒有能力.也不会在日军重兵囤积的东北搞出这么大一块天地來.但他杨震也不是神仙.总不能一分钱不要的情况之下.再搞出几个大型工厂吧.就算美国人答应给设备.但是总不能全部都是白给的吧.
而且他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这些设备.绝对不会增加东北的财政负担.在建设这几个工厂.东北只需要负担基建费用就完全可以了.至于所需的工业设备.保证不再用东北财政负担一分钱的经费.难道他真的有那个本事.空手能变出一大堆工业设备來.
当初杨震信誓旦旦拍着胸脯.让那位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实在很难相信他可以从哪里搞來那么多工厂的设备.毕竟杨震是人.他不是神仙.况且就是神仙.也不可能一下子变出那么多的机器设备來.但在杨震的保证之下.他也只能半信半疑的接受.
事实证明.杨震承诺的事情还真的就做到了.不仅从美国人手中搞來了大批的工业设备.基本上抢在美国人在对东北实施封锁之前.部分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还横扫日本工业系统.将日本人的工业用设备.抢回來一半还带拐弯的.
佳木斯的第二特钢厂第二期工程.使用的那台一万五千吨的水压机.以及三台七十吨的酸性平炉.就是日本人为了建造大和舰.花费了高昂代价专门从德国进口的.四零年的一千万美金进口这几部设备.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第二重型机器厂使用的几部三千吨级的模锻液压机.也都是从日本人各个工厂搞來的.再加上之前丰收者计划抢回來的那些工业设备.以及从美国人手中搞來的工业设备.这些工厂的兴建和扩容的时候.还真的除了基建费之外.沒有花费东北财政一分钱.
不仅沒有花费一分钱.还利用从日本拆卸回來的设备.将南满工业区被他搞得元气大伤的那些企业.短时间之内基本上都恢复了生产.鞍钢和本钢.甚至产能翻了不止一番.尤其是抚顺铝厂.依靠日本的设备和日本的技术人员.直接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铝厂.
只是这件事情杨震的确是做到了.却做得很是惊天动地.搞的中央很是被动.但他的厚脸皮和毫无顾忌.尽管被骂的很惨.也真的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节省了大笔的宝贵资金和时间.
而在新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之中.这几年东北搞出的工厂.几乎承担了全国大规模工业建设百分之七十装备的制造.节省了大笔宝贵的外汇.以及最重要的时间.除了从苏联进口了两个航空工厂.一个造船厂之外.在建设的初期所有设备的需要.基本上都是依托国内.
不过不管当初杨震的保证能不能够兑现.但是至少在齐齐哈尔特钢厂扩建.重型机器厂建设上.还多亏了按照美国专家的方案來.在所有人质疑的眼光之中.所有的动力、管道、运输等设施.甚至厂房等基础设施都预留了相当大的余地.
也正是基础设施已经事先留下了扩容的余地.使得李明瑞从南满打劫來的设备.进厂就可以安装.基本上用不到在搞什么基建.最多也就是管线的接口.因为口径不同.适当的做一些调整.
如果按照苏联专家的方案來.这些设备即便运到北满.但是因为基建上的问題.真正投入生产至少还得等上两年.那些设备就只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任凭风吹雨淋.随迁过來的工人安置.会更加让人头疼.
节省了最漫长的基建时间.那么投产的速度自然也就相当的快.在一贯的东北效率之下.这些设备从进厂到安装.再到投产的速度相当的快.设备进厂的当月.就基本上完成安装.一个半月之后.所有的管线和动力系统全部连接完毕.
再加上此次丰收者计划抢运出來的工人.原本产量有限的富拉尔基这个专门制造枪炮用钢的特钢厂.在两个月之内的产量就翻了一番.在通化钢厂的设备运抵之后.甚至在短短的一年之内翻了几番.
除了镍铬等金属还要依赖外部供应之外.依托已经陆续投产的第一钢铁厂.其生产枪炮用钢的其余所有原材料.已经全部能够自己生产.并基本上满足了需要.当然炮钢的冶炼.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但是轻武器以及弹药用钢.基本上已经全部解决.
尤其是航空炸弹的需求.不仅满足了抗联对日轰炸的需要.甚至还满足了后來美军参与进來之后.对日轰炸的百分之八十的需要.关内各大战略区的钢铁需求.也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满足.正在兴建的集通铁路.所有的钢轨也可以全部立足国内.不在依赖不是很靠谱的美援.
同时军工产业也在这批工人外加三千多部机器设备抵达之后.也在短期之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李明瑞从奉天打劫來的那批枪炮用钢的基础上.在短时间之内满足了抗联扩编之后轻武器装备上的缺口.
重武器的仿制和生产.也大幅度的加快了速度.这批工人抵达之后.当年底就制造出來苏制zls加农炮二百门.一二二榴弹炮七十多门.保证了部队的扩编需要.以及为关内部队炮兵扩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此次会战之后.抗联全部停止了一切的日制轻武器弹药的生产和制造.所有的武器弹药生产.转向关内部队急需的七点九二子弹.以及抗联自身使用的七点六二毫米弹药的生产.同时加强了六零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筒的生产.
在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的苦心经营之下.到抗战结束之前整个东北根据地.已经形成了齐齐哈尔和佳木斯的特种钢材、重型机器制造.佳木斯军工产业、汽车产业.哈尔滨的飞机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纺织工业.
汤原的钢铁工业基地.已经改名为大庆的萨尔图石油开采和炼化基地.牡丹江的动力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珠河至延寿的化工产业等一系列大型工业基地.以及鸡西、七台河两个特大型煤矿扩建与开采.多宝山铜矿的扩建与开采.
尽管这些工业系统.相当一部分还是军工产业为主.以及因为根据地的面积所限.产品的还是满足战争需要为主.而且因为技术力量眼下还相当的不足.所有的工厂规模都只能算是中等.
但是到四四年底除了部分工业产品规模还不如南满.以及缺乏一些轻工业之外.整个东北根据地内的工业制造能力.与当初整个北满只有少数的轻工业.以及采矿和伐木等一些工业相比.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很多工业产品.还只能解决有无的问題.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暂时无法与国外相提并论.但是整个北满重工业基地已经基本成型.工业制成品的产量.远远超过整个关内国统区的几倍.
军工产业的蓬勃快速发展.让杨震手中的底牌数量多了很多.至少扩编的部队.不用为轻武器的不足而头疼.但相对武器装备來说.杨震最头疼不是武器上的问題.而是兵员补充的问題.
工业发展越迅速.人力缺乏的局面就越严重.在还要保留农村足够从事农业人口.以及部队大量扩编的情况之下.更是感觉人口的数量不足.这次战后补充加扩编.部队一下子增加了几十万人.
除了野战部队.铁道、工程等部队.也到了不扩编不行的地步.在需要抢修新京周边铁路线.以及抓紧时间建设集通铁路的情况之下.铁道兵纵队此次一次性就扩编两个师七个团的兵力.再加上还要选派人员去苏联以战带训学习海军.所需的兵员数量就更多.
而且通过此战.杨震也发现了自己部队师一级的部队.编制有些过于庞大和笨重.重武器过多.也限制了部队在复杂地形之下的机动能力.中国不是西欧公路建设本就落后.而且几乎全部为土路的公路质量也相差很远.
重装师的数量过多.严重的限制了部队的在复杂地域的作战能力.所以在与郭炳勋和各个军兵种负责人几经研究之后.杨震下了决心调整部队的编制.尤其是师一级的火力编制.同时对装甲、航空等军兵种的编制.也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此次编制调整.除了正式组建纵队一级的合成指挥部之外.主要是对师一级的编制和武器配备.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手术.减少了重装师的编制.将大部分的师一级编制调整为轻装师.
全军所属部队之中.只保留十八个原來建制的师作为重装师使用.但将其中的山炮营.改为一个德制一零五榴弹炮营.师属炮兵装备两个一二二榴弹炮营.一个七十六毫米加农炮营.一个一零七火箭炮营.也就是师属炮兵团改为四营制.
其余的部队将野山炮从三个营.削减为两个营.改为七十五毫米山炮一个营.七十六毫米加农炮一个营.一个一零七火箭炮营.增编了两个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连.同时增加了骡马的编制.除了师属汽车连之外.全师改为骡马编制.
团一级火力配置不变.团以下建制部队.营属十二毫米机枪数量增加一挺.新研发的四十毫米榴弹发射枪.每个步兵连增加三个.其余的火力配备标准则不变.而且团以下建制部队.都增编了骡马的编制数量.
对于装甲部队的调整.根据眼下的形势发展.除了保留两个装甲师之外.在今后暂时不再组建新的装甲师一级建制.而是以轻便一些的装甲旅.作为装甲部队的主要编制.并增编了一批独立坦克团.
装甲旅除了旅部下辖装甲车连和轻型坦克连各一个之外.下属部队编成下辖两个坦克营.外加一个两个营制的轻装步兵团.配备炮兵营、高炮营和工兵营各一个.并增加了各个装甲部队之中.技术兵种的编制.